-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与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与防治
摘要 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通过分析剖检变化,提出诊断与防治措施,以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生产的危害。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特点;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98-0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塞尔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是以猪化脓性脑膜炎、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近几年,副猪嗜血杆菌病成为仔猪保育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诱发、继发其他疫病。在暴发流行期间发病率高,死亡率达50%~9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降低其对猪生产的影响,现将其诊断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目前暂定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influenzac Suis),其有大量的异源基因型,天然存在各种血清型,共有15种血清型,其中4型、5型和13型最常见。4型为中等毒力,5型和13型为强毒。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2 流行特点
2.1 传播途径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带菌猪、病猪进行传播,尤其是带菌猪传播危害较大,除SPF猪外[1-2]。绝大多数猪均有本菌存在,这种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的呼吸道,毒力微弱。发病率与细菌毒力、猪免疫状况有关。另外,运输、炎热的季节、较长时间的饥饿、受凉等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有决定性意义。
2.2 发生特点
幼猪到青年猪均可能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15%,严重时病死率达50%。由于缺乏母源抗体,部分仔猪群断奶后1周发病,断奶后10~42 d出现感染高峰。根据调查显示,该病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秋,冬和春季发病率高于夏季。在一个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是影响其他许多全身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因素,这与支原体肺炎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性呼吸道冠状病毒相关[3-4]。在猪群中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时,破坏肺巨噬细胞、还会引起鼻腔黏膜炎症,从而破坏非特异性呼吸道防卫机制,继而使猪只容易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
3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取决于病菌的血清型和炎性损伤的部位,健康猪群在3~7 d内很快发病。哺乳和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病,多发浆膜炎和关节炎。
3.1 急性型
病猪出现发热,体温达40 ℃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眼睑发红,浮肿,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绀,反应迟钝,关节肿胀,一侧性跛行,驱赶患猪时患猪会发出尖叫声,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呼吸困难,喘,腹式呼吸,最后因室息和心衰死亡,临死前呈角弓反张、四肢划水等症状。如出现急性败血症,不出现典型浆膜炎时发生急性休克肺死亡,剖检为急性肺水肿[5]。
3.2 慢性型
通常由急性型转变而来,呈非典型症状,食欲下降,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四肢无力或跛行,消瘦,被毛粗乱,生长缓慢,甚至衰竭而死亡。
4 病理剖检变化
病理变化集中于浆膜上,浆膜全部或部分呈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发炎。肿胀的关节皮下呈胶冻样变。胸膜、腹膜、心包膜以及关节的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慢性病例则出现纤维蛋白覆盖物和粘连。
5 诊断
诊断应建??在临床、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检查的基础上。关节液和脑经中病原的查证尤有特殊的诊断意义。在鉴别诊断上应排除由衣原体和各种化脓性病原菌所致的关节炎以及霉形体病。霉形体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区别在于其病程较慢,发生于吃奶仔猪,发热较低,缺乏化脓性脑膜炎,多无诱因,特别是运输与发病之间的明显关联。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一是饲养管理。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可降低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病率,最关键的措施是减少猪群转运和应激反应。二是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调查了解当地最流行的血清型对有效控制该病发生至关重要。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有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可以保护血清4-5型和血清1-6型。
6.2 治疗措施
该病多为群发,一旦猪群有个别出现症状,必须对整群治疗:①采用呼肠净+多西环素原粉混饲。1 kg拌料500 g。连用4~7 d[6-7]。同时配合肌注多西环素注射液或SP3、咳喘双绝,按注射0.1~0.2 mL/kg体重(以上药物均为成都戟盛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②抗喘灵。多种中药配制而成,清肺平喘,化痰止咳。减少应激,有效杀灭呼吸道病原菌。使用方法:250 g加入50 kg饲料中,连用3~5 d,预防减半。③泰安。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