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写作特色与魅力
自然写作特色与魅力
2013年7月9日,由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主办、衡阳师范学院承办的刘克邦散文集《自然抵达》研讨会在衡阳召开。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协、湖南省文艺出版社等单位领导,湖南省内部分高校学者、文学评论家等四十余人参加研讨会。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汤建军研究员主持研讨会。《自然抵达》由“怀揣温馨”“心灵标杆”“人生品味”“真情咏叹”及“西域感怀”五个片段组成,收录散文61篇,是作者在散文创作道路上不断攀登所获得的又一成果。与会代表分别从作品的写作资源、作品的丰富内涵、作品的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广泛和深入地探讨,充分肯定了《自然抵达》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当下意义。与会代表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自然抵达》的写作资源
任何写作,都离不开作者本人所拥有的多种多样的“资源”。也可以说,什么样的“矿藏”,就决定了作者有什么样的写作“向度”。刘克邦先生的《自然抵达》能取得如此成就,也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文学阅读和深刻的哲学思索密切相关。
1. 人生资源。刘克邦(《自然抵达》作者)坦承:“我从事文学创作的素材,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我的人生,来源于我的生活。”汤建军(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认为,刘克邦是个“资源派”的散文家,这就是说,他的写作都是围绕着他的经验与爱好的;作者本人是对生活感恩、为人低调的;正是因为这种感恩和低调,使得他用心为文。阅读《自然抵达》最大的体会是:人生与文学是有结合的,在创作中不忘挖掘真理,不忘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有细节,有精神,而且还能处处都是文学,通过很多小的细节能够得知大的东西。
2. 文学资源。刘克邦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他始终热爱文学,所以,文学阅读是持久而广泛的,就是在“文革”时期,他的阅读书单上,既有《论持久战》这样的政治著作,也有《封神榜》《彭公案》这样的传统文学作品,还有《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当代“经典”。改革开放以后,在从事财经工作之外,他的主要精力就全部耗在阅读与写作上面了,可以说,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都有所涉猎。这为他的写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他获益良多。
3. 哲学思考。刘克邦认为,文学不能缺乏精神和思想,尤其是要有正能量。只有有了正能量,才能够对生命有希望有感觉,才能对社会有宽容有理解。所以,他所写的一些东西,绝大部分都充满了正面的价值取向,这样就能提醒自己、净化自己的心境,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境界。俗话说得好,心中有佛,处处皆佛;只要你心中有真诚,你一定发现真情;你有向上,你的行为举止一定心善;你有一种美的心境,你一定会崇尚美、发现美、宣扬美。
与会者认为,《自然抵达》以一种激情的方式,表现了对生命的诗意张扬和美好向往。
二、《自然抵达》的丰富内涵
汤建军认为,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文为镜,可以养身心。《自然抵达》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不可不读。
1. 人性的温存。刘沛林(衡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指出,《自然抵达》在情感表达上细致入味,真挚感人,如写儿女对母亲的爱,对“文革”中批斗老师的反省与懊悔,儿子的体贴与温情,等等,不但反映了根本的人性,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而且触及到了我们灵魂的深处,意味无穷。
王跃文(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认为,刘克邦的散文以最质朴率真的笔墨,还原日常生活的丰厚质地,发掘平凡生活中的温暖诗意,讴歌寻常人物心灵中的真善美。他的散文是对生活的温情触摸,有对人性的细腻描写,有对人生的宽容理解,有对伦理道德的敬畏与坚持,表达了人类对美好与温暖的永恒追求。
2. 悲悯的情怀。陈新文(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自然抵达》责任编辑)认为,作者怀着淳朴的情怀和悲悯之心,在沸腾的水里面泡过、滚过,在各种艰难中经受过、锻炼过;因此,《自然抵达》从细微的角度,从生活的尘埃里来进行写作,最容易传达生活的真意、生活的善意和生活的本意。
涂昊(衡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认为,刘克邦写了自己的苦难记忆,写了基层老百姓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不是为了写苦难而写苦难,不是为了写困境而写困境。刘克邦既没把乡村当作天堂,也没把乡村当作地狱;既没把现代城市当作乐土,也没把现代城市当作城堡,刘克邦热情、理解、包容甚至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3. 心灵的哲学。徐小立(湖南理工学院教授、博士)认为,《自然抵达》均取自作者本人充满了烟火味的生活,为作者生活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论是生活中的快乐,还是心灵中的瘢痕,都被作者细致、本真地形诸文字,这种对生活不雕琢、不粉饰的态度值得倡扬。
管友桥(衡阳财工院教授)认为,《自然抵达》是作者心底的呐喊,心灵的感悟与心灵的成熟;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讲,就是心灵的安放与启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