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冯乐山”人物形象
论“冯乐山”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上世纪30年代所写的小说《家》成就很高,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于1942年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了剧本,可以说是一次极富创造性的“再创作”。剧本中,为什么“冯乐山”这个反面人物会有大量的正面描写?为什么“冯乐山”这个次要人物会贯穿全剧?与小说相比,为什么将“冯乐山”这个人物从暗场提到台前,并在行动上加以渲染?文章旨在分析“冯乐山”这一人物在两部形式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的不同形象展示,着重分析曹禺在改编小说《家》立足原型的基础上,逐步塑造出丰满人物形象的过程。在对作者创作初衷及主题的深化的理解上,小说和剧本因为出发点不同是否影响了作者对结构处理、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的安排提出疑问。文章从“冯乐山”在两部作品中对情节和结构的影响,浅析改编剧目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小说《家》 “冯乐山” 改编 艺术价值
一、巴金笔下的“冯乐山”:符号化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家》中,“冯乐山”被处理成见首不见尾的半神秘人物,几乎是在众人口中被议论,没有与任何人产生交流和冲撞。首先列举出“冯乐山”在小说中出现的种种情况,从而进一步展开讨论。
在第十六章,婉儿和鸣凤在交谈,说高老太爷会在府里丫头中挑一个去给“一个老头子做小老婆”,文中描述两个人都十分苦恼,鸣凤甚至说“我宁死也不给那个老头子做小老婆”,这个老头子会是谁?我们不得而知,此时也没有更多的交代,但能推断出至少是和高老太爷在很多方面差不多的人。在一旁偷听谈话的觉慧非要缠着鸣凤说清楚,“是冯老太爷要讨姨太太……”于是,这个小小的谜团解开了,原来还有个冯老太爷存在!这是冯乐山的第一次非正式出场,但是他的此番登场丝毫没有涉及外貌、身形、语言的描写,仅留下了一个特别模糊的形象:已经被称作“老太爷”的冯乐山,想必年纪和高老太爷不相上下,却还寻思着讨姨太太。
在第二十六章,鸣凤怀着颤抖的心站在大太太周氏的面前,“今天老太爷吩咐说,要送你到冯家去,给冯老太爷做小”。冯家与高家同样是封建大家庭,高家有丫头出身的陈姨太,冯家要讨个丫头出身的姨太太,这对他们来说是再合逻辑不过了。男人三妻四妾正常,讨个身份低等的下人就更可以为所欲为了。鸣凤的悲痛抽泣感染了周氏,“实在说冯老太爷的年纪太大了,论年纪你可以做他的孙女。”冯乐山难道不知道自己已经人老年迈?正是在这种自觉和自知之下,他还要去葬送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姑娘,因为在他看来那样做没有什么不可取的。他当然不会想到可怜的鸣凤会怎么寻死去摆脱,想不到原来下等人选择不了生的路,想不到他本身是个杀人于无形之中的魔鬼。同时,当觉民告诉觉慧这件事情时,觉慧不相信地大叫:“他不是孔教会里的重要分子吗?他60岁了,还讨小老婆?”一边扮演说道的孔教分子,一边不知羞耻地纵欲,冯乐山还能拿什么给自己辩护?就像觉民说的那样,“他们那种人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横竖他们是本省的绅士、名流”……
在第三十章,高老太爷66岁诞辰上。“……祖父正侧着头含笑跟旁边一位灰白胡须的客人谈话。觉慧看见那个满是雀斑、皱纹的脸和那根香肠似的红鼻子,……咬紧牙齿憎恨地说了一句:‘他居然也来了!’”看到冯乐山这段颇具特征性的外貌描绘,不禁心里也同觉慧一样产生一种愤慨,想起当被收成姨太太的婉儿面对他时会是如何的恐惧!高家姊妹与婉儿聊天的内容又透露出一些关于冯乐山的信息,“婉儿真不值得,在冯家是活受罪。老头子倒喜欢她,就是脾气怪,会折磨人……”当觉慧看到婉儿时甚至不相信她那么大的变化,还没来得及痛斥那“吃人的老狐狸”,就听到了更可怕的消息:冯乐山欲做媒将自己的侄女嫁给觉民。在这个场景中,冯乐山出现次数十分频繁,虽然出现了真正实体的“人”,也仅仅知道他是个长什么样子的人,除此之外,能探究的都只能是外人口述从侧面来反映,比如说他的爱“折磨人”等。
在小说《家》中,冯乐山的分量无足轻重,全篇没有正式亮相,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若隐若现地飘过读者的视线,具体形象依旧十分模糊。作者交代的只是当时一个生活方式依旧封建化的老爷,只是一个能够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符号化形象。
二、曹禺笔下的“冯乐山”:充满个人感情色彩
曹禺曾经谈道,“我大体上是根据原作改编的,但毕竟是按我的理解、我的感受去改编的,调动了我生活中的经验。像冯乐山这种人,我就在生活中见过,伪善阴险,坏透了。”下面,笔者将对比小说《家》的内容谈曹禺如何在“冯乐山”这个人物上做文章。
在小说中关于觉新的婚事中是这样写的:“……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的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定了。”如此草率的择婚办法是蠢不可及的,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