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残雪《蛇岛》中还乡叙事
试论残雪《蛇岛》中还乡叙事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残雪还乡母题小说《蛇岛》进行文本解读,试分析该作品如何塑造了一个无法确立的故乡形象,并消解了叙述者的身份存在,从而遮蔽了叙述者的文化视角,使得“还乡”成为意义缺失与永远无法实现的怀旧行为。
关键词:“还乡”叙事 故乡形象 文化视角
90年代初期,众多先锋小说家不同程度地进行创作上的调整或转向,“先锋小说”不可避免地成为一段辉煌而短暂的过去。向来在文坛上特立独行的残雪也并未坚守其早期一贯梦魇般凌厉的风格,通过对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人的作品予以个性化解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实现创作风格的转变。且不论这种转变是出于对市场经济规则游戏的妥协认输,或是出于争取批评话语权的精英意识,或是借鉴外国文学后的深刻烙印,都无法合理地解释其创作风格转变的原因,却都在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小说创作中留下底色。
一.另类的“还乡”叙事
作为小说家的残雪,不仅持续展开文学评论,更是将其作品命名为“灵魂的文学”、“新实验文学”、“新经典主义文学”。她以诗意的语言为自己的作品正名,“灵魂在世俗中受压、扭曲、分裂、变形、遭受致命重创;说不尽的辛酸、屈辱和剧痛,说不尽的恐怖、绝望和悲愤;灵魂不说话,因为受到自身内部铁的桎梏的镇压。”[1]而她的作品,就是让灵魂开口说话。尽管宣称其作品写的是比现实世界更奇异精致的灵魂世界的故事,但她所架构的故事情境依然不可避免地带着现实的印记,也不同程度地对涉及一些文学母题的改写。
《蛇岛》并不是残雪短篇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者本人也从未在任何场合谈及该作,更没有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可算是诸多短篇小说中默默无闻的一篇。在早期代表作《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黄泥街》中,残雪“用变异的感觉展示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魇般的世界,阴郁、晦涩、恐惧、焦虑、窥探和变态的人物心理及人性丑恶的相互仇视与倾轧,在她的作品中纠缠在一起,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丑陋特点”。[2]如果说这些作品还带着强烈的文革等现实印记,在《夜访》《蛇岛》《新生活》等中后期小说中,残雪逐渐有意识地对诸多文学母题予以改写。
小说有时并不比小说家高明。《蛇岛》在故事架构上并不新奇,甚至可以简洁地归纳为“一次莫名其妙的还乡”。当然,该作品沿袭了残雪以往作品一贯的特征:情节零散跳跃,人物行为动机不明、缺乏现实逻辑性。主人公“我”远离故乡“蛇岛”已经30年,想到生养自己的故乡村庄,“就禁不住背脊骨发冷”[3],甚至连父亲的葬礼也没有回去,与家乡的唯一联系也渐渐断裂。然而“我”的上司却热情地强制命令“我”回乡看看。试图通过还乡寻找唯一的亲人三叔的“我”到叫做“蛇岛”的村落,却被村民当作已经死去的人。记忆中破败的小村庄已然面目全非,整个村落都显得鬼影重重,阴阳难辨。“我”受到一位神秘老人的招待,被告知三叔已经死去,村子里幽灵与人类共同生活,并与人类争夺着地盘。半夜“我”被老人及其儿子带到乱葬岗看自己的坟,得知了上司竟然是老人的儿子,“我”的还乡也是老人的召唤。在坟堆间奔跑的“我”对坟地产生居家的感觉,并意外确认老人就是自己的三叔。深夜“我”与三叔交谈,却感到了一因故乡面貌改变与记忆丧失的无限怅惘,三叔也成了“一幅斑驳的肖像画,一种古老的,难以辨明的呼唤”[4]。故乡蛇岛对于“我”来说,是摆脱不了又无法靠近的威胁的象征,如同卡夫卡笔下的城堡,看得到却永远无法触及;同时又如同老鹰的爪子,追逐着“我”。在故乡面前,“我”是彻底的弱者。这种故乡与还乡者的关系,使得还乡者“我”无力对故乡形象作出确证,更遑论对其进行任何文化意义上的批判。
二.无法确认的故乡形象
《蛇岛》中记忆的故乡形象与现实的故乡形象反复交叠冲突,使得“我”不断对“故乡”印象予以修改重建。如果说记忆的故乡只是个土质恶劣、庄稼歉收的贫穷“荒村”,那么现实的故乡是一些房屋外墙色彩刺眼、村民的言行举止诡秘莫测的“鬼村”。“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制作了(或赞成、宣传了)它的个人和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置身于其间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空间。”[5]
20世纪的乡土小说突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和情感矛盾,着力展示的是中西文化冲突境遇下知识分子自身复杂多样的精神状态、情感价值以及审美取向,而不是单纯地写乡景、乡情,以展示农村和农民的现状。这些游子们自觉地把这种文化冲突、社会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困惑、情感失衡等作为小说的创作母题进行叙写。例如“鲁迅赋予乡土小说本体内涵指向的是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文化定位、文化漂泊和文化归属的范畴。它是一种文化小说,诗化小说。”[6]正是由于作家文化视角的介入,作家们对文化的理解的千差万别,所以注定了这类小说母题意蕴的多样性。
在现代作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杀蚊虫台账记录word编辑版.doc VIP
- 2025年计算机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必须给孩子读一遍.doc VIP
- 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平衡与解决方案.ppt VIP
- 暖通空调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解决方案(2014年第一版)-N.ppt VIP
- 海浦蒙特HD800L系列电梯专用控制器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资金管理复习试题附答案(一).doc
-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0张.pptx
- 腹膜后疾病影像诊断思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