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游寿先生师表风范
试论游寿先生师表风范
摘要:提起游寿先生,人们马上会联想起那朴茂健雅、雄浑遒劲的书法作品。她的字素有“秦风汉骨”之誉,周齐先生曾为《游寿先生书法选》题诗云:“鸿迹只今传海外,八秩迎来桃李春。守拙虔虔觑至巧,大刀斫阵卫夫人。”游寿先生是杰出的书法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提携后学、教泽绵长的教育家。她毕生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作育英才、追求进步、淡泊名利,在她身上,蕴含着为人师表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游寿;为人师表;教育家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41-02
提起游寿先生,人们马上会联想起那朴茂健雅、雄浑遒劲的书法作品。她的字素有“秦风汉骨”之誉,周齐先生曾为《游寿先生书法选》题诗云:“鸿迹只今传海外,八秩迎来桃李春。守拙虔虔觑至巧,大刀斫阵卫夫人。”游寿先生不仅是被推崇为“南萧北游”的当代巾帼书法大师,还是杰出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学界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游寿先生的学术和书法领域,作为教育家,游先生毕生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敬业奉献,勇于探索,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为黑龙江,为祖国的教育和书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敬业乐业的师表风范,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游寿先生一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她是一位深谙文史、长于金石的学者,也是一位提携后学、教泽绵长的教育家,在她身上,蕴含着为人师表的丰富内涵。
一、作育英才、高山仰止
游寿先生将毕生精力都倾注在了学术和教育事业上,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她与教师这一行业结下一生之约呢?这不能不说与她的书香世家的传统家风分不开。游先生的高祖游光绎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以学闻名、文笔傲岸”[1],官至翰林院编修和陕西道监察御史,晚年归乡掌教福州鳌峰书院19年,倾其精力从事教育,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他的得意高足。曾祖和祖父皆为霞浦名士,父亲游学诚承袭祖上传统,15岁便开始了教师生涯,长期主持福宁“近圣书院”(后书院改为福宁府中学堂,??霞浦一中前身),又冲破重重阻力,创办了霞浦县女子高等小学,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甘于清贫的实业教育家。祖上和父亲的品格和精神深深影响着游寿先生,从少年时代起便矢志教育,将教育看作是祖传的事业。15岁时,游寿先生告别对她寄予厚望的父亲,离开游寿先生人杰地灵的霞浦,考入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踏入了求知、为学、教书育人的坎坷之路。
游寿先生曾前后近七十年从事教育工作,大半生的时间里都在施教于课堂内外,始终以“教书育人、立身为志”[2]为之根本。1925年,游先生由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不久,父亲不幸去世,她回到家乡福建霞浦县奔丧,乡亲们一致推举这位被誉为“闽东四才女”之一的女子继承其父之职。这样,20岁的游先生便毅然选择了父职,当上了霞浦县女子高等小学的校长,从此开始了她一生的教育生涯。先生先后执教于厦门集美师范、济南女子师范、南京汇文女中、福建省立一中、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央大学(后改名为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后改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半个多世纪,从塞外江南到塞北边陲,到处都有先生授课的身影。尤其是执教哈尔滨师范学院,历37年,先生的后半生都是在风雪茫茫的哈尔滨度过的,如炽热的红烛照亮了北国学子的求知之途。
游寿先生的教学经历可谓富有传奇色彩,从教小学,到教中学,再到教大学,带研究生,施教时间之长久,让人为之钦佩不已。最终先生成长为一代史学名家和书法大师,这其中的努力付出以及坎坷艰辛,大概只有先生自己才能体会了。
在从教的半个多世纪中,游先生在哈师院工作的最久,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培养了很多弟子。众多弟子中有很多并不是历史系的学生,全校各个系志于史学和书法的学生都仰慕而来,跟随游先生学习。多年来弟子们追随游先生左右,受先生亲力垂教,深得其精华,都成为了史学界和书法界的名家。至今,先生谆谆的教诲、奖掖后学的高尚精神深深地铭记在学生的心目中,“江水长流、师恩永志”,这是弟子们对先生恩德与精神的咏赞。
多年过去,哈师大的弟子们回忆起游先生的音容笑貌和做事风格,还是觉得那么真切。在他们的印象中,游先生身材瘦小,走起路来上身向前倾着,脚步很快,夹着一个黑色布袋,就像要上街买菜的普通老人,可口袋里装的却是一般人难以读懂的古文字书。先生每天早早来到文史楼四楼的文物室中工作,傍晚,学生们上完了最后一节课,才见到先生匆匆地由文史楼出来向家中走去。游先生在北方生活多年,乡音未改,福建口音很重,上课时学生经常听不懂,先生就边说边写,直到学生听懂了为止,实际一节课下来是完成了两份工作量,辛苦倍于常人。下课后先生经常满身的粉笔灰,学生要给擦一擦,她不让擦,说当老师的就应该是这样,老师不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