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资料精选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2010届高一年级历史复习材料题汇编.docVIP

高中综合资料精选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2010届高一年级历史复习材料题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综合资料精选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2010届高一年级历史复习材料题汇编

安博教育沭阳银河学校2010届高一年级历史复习材料题汇编 1、以下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方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15条:“自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4)两则文献反映的政治体制对两国有何影响? 2、现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但一自妖军收买洋人以攻我军,我朝连续袭城失地,屡战屡败,我军无力抵挡,末日快到了。天王之自杀更令全面混乱。天京在两年长围之下,遂无力再守矣。 ——《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妖指什么?“洋人助妖”指何事? (2)本段文字叙述了哪一方面的事情?你如何评价此事? (3)“天王”是谁?你认为“我朝祸害之源”是什么? 3、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同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4、材料一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辛亥革命史资料选》 材料二 今日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专制阶级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袁世凯,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与彼,其致失几,又何待言! ——《孙中山资料选集》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态度?当时形势是怎样的?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此主张? (3)材料三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中“情势所迫”的史实依据是什么? 5、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 请回答: (1)本文是谁的遗嘱? (2)本文中“国民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经验,他提出过什么政策? 6、材料一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寝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占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4分) (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