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药工业废水工艺诊断技术研究
制药工业废水工艺诊断技术研究
摘要: 制药工业废水处理是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如何评判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传统的污染参数(COD、BOD、氨氮、VFA、总氮、悬浮物)等参数已不能完全反映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行。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污染物指标在制药工业废水领域的不足之处,提出使用凝胶色谱分析、荧光微生物毒性测试、颗粒粒径分布仪和GC-MS技术作为工艺设计的补充依据,从而增强制药废水工艺定位的准确行和可行性。
关键词:制药废水;技术诊断;颗粒粒径;分子量;气相色谱;毒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TE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industry wastewater.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process lacks of efficient technology support. Tradi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COD, BOD, ammonia, VFA, TN, suspended solid) could not represent the availability of treatment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parameters,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GPC, fluorescence bacteria, particle diameter analysis and GC/MS were applied to support design, which could enhance the availability and practice of treatment process.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Technology Diagnose; Particle diameter; Molecular; GC-MS; Toxicity Test
前言
制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制药工业废水往往属于高污染行业。随着国家对制药行业排污的严格控制,以及各个敏感区域所需的特殊排放标准,工艺定位是否准确决定着制药废水处理达标的效率以及构筑物稳定性[1-3]。
目前,制药工业废水往往采用“物化+生化”为主体的工艺,物化系统包括高级氧化、微电解工艺、固液分离等等,生化工艺包括厌氧、水解、兼氧和好氧工艺等等[4-5]。常规选择工艺的依据往往是针对污染物COD、BOD、氨氮、TN、悬浮物为主体的参数去除率,很难从微观领域考虑工艺的可行性。传统的测试参数譬如COD是反映整个可以被重铬酸钾氧化的物质浓度,而往往一些物质经过处理后成为COD。BOD是将废水稀释若干倍条件下的可生化性,完全没有考虑COD浓度高时的累积效应;TN去除主要依靠反硝化作用,往往忽视一些可生化性物质并不能作为反硝化的碳源;SS测定使用滤纸,并不表示所有非溶解性悬浮物的数量,设计容易产生偏差[6-8]。
鉴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凝胶色谱分析、荧光微生物毒性测试、颗粒粒径分布仪和GC-MS技术作为制药废水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废水处理的稳定性。
方法和材料
2.1实验仪器
分子量测定采用:LC-10ATVP型凝胶色谱测定仪(日本岛津);废水生物毒性测试采用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iensis sp.-Q67)为检测生物, 以Veritas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对不同处理工艺对微生物抑制性进行了测试[9];气相色谱-质谱可用来分析废水中的痕量有机物,本项目使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将各工段废水经过0.45μm滤膜过滤后萃取进入气相色谱-质谱图,从而探讨各工段中以非极性物质为代表性的特征污染物,废水采用10倍其体积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萃取后,取萃取液2.0μL进入GC-MS(QP2110,日本)进行分析,毛细管尺寸为(30 m×0.25 mm ID×0.25μm,HP-5),载体气为氮气。进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20 oC and 280 oC。进样柱预先温度为60 oC,维持2min,然后以15 oC/min的频率上升至180 oC并维持2 min,此后温度以40 oC/min的频率上升至280 oC,并维持10 min。颗粒粒径分析采用Ankersmid Ltd公司生产的激光颗粒粒度分析仪(型号为:EYE TECH S/N: 60292)[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