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读与感.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读与感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略读拙见 早年就学于中央大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师从人类学家M.莫斯等研习人类学和民族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民族学组主任,国立 边疆教育馆馆长,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中央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去台湾省,先后任台湾大学 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央研究院评议员、院士等。 凌纯声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20世纪30年代,他曾调查赫哲族、湘西苗族、浙江畲族和云南彝族,均有专著问世。40年代,转而注意新疆民族问题和边政建设问题。移居台湾后,多次调查台湾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进而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与环太平洋地区土著文化的传播关系。 著有《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中国边政制度》、《边疆文化论集》、《中泰文化论集》、《台湾与东亚及西南太平洋的石棚文化》、《中国远古与太平印度两洋的帆筏戈船方舟和楼船的研究》、《中国与海洋洲的龟祭文化》、《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等。 内 容 简 介 第一章:东北的古代民族与赫哲族。 包括:通古斯非东胡民族; 通古斯为东夷的一种; 东北各民族名称的起源及其转变; 赫哲名称的来源; 中国文献中记载的赫哲; 现代的赫哲族及其地理的分布 第二章:赫哲的文化。 这一章中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四大类。 1、物质生活:包括饮食、衣服、居住、交通、渔猎、武器、工艺和用具诸节。 2、精神生活:包括宗教、文化(歌舞、音乐、游戏、艺术)、科技等节。 3、家庭生活:包括家庭、生育、名字、婚姻、丧葬。 4、社会生活:包括氏族、政治和法律、战争和贸易等。 第三章:赫哲的语言。 本章包含: 1、赫哲语言; 2、赫哲语法; 3、赫哲语汇。 第四章:附录。附录中录写了十九部《伊玛堪》故事。 1、木竹林 2、什尔大如 3、阿尔其五 4、杜步秀 5、木杜里 6、香草 7、萨里比五 8、沙日其五 9、亚热勾 10、西热沟 11、莫土格格 12、满斗 13、武步其五 14、葛门主格格15、土如高 16、达南布 17、查占哈特儿 18、一新萨满 19、那翁巴尔君萨满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做为一部民族志 ,通过作者实地调查 ,为我们揭开了一个逐水而居的古老民族的神秘面纱,展现了方方面面的文化特质,组成了林林总总的文化丛,构成了一部别具一格的赫哲族文化大观,图文并茂地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赫哲族流传千载的历史,使人们对于赫哲族文化有清晰透彻的了解。 斯大林曾指出:“民族也和任何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 《斯大林全集》2卷294页 凌老说:“文化是人类应付生活环境的产物。”而如今,生活变了,赫哲族也变了,三江中再难见到摇曳的小渔船,涛声依旧却再也听不到那嘹亮的船歌,逢年过节一桌佳肴却不是全鱼宴,与人交流亦不再使用赫哲语,那伴着赫哲族人成长的伊玛堪有用多少人听过其中一二…… 一个拥有六千年历史的民族,一个仅有千余人口的民族,没用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却被自己给忘了,这才是真的忘了。 试图回忆,却无处找寻她的踪迹 试图忘记,却无处不见她的背影 试图还原,去无法弥补她的残缺 赫 哲 雁过留痕,船过起浪 当历史远去,她能留下多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