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村经济发展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贫困山村经济发展之路

贫困山村经济发展之路 ——由观音村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引发的思考 ?刘燕玉 一、观音村经济发展现状 南岳区拜殿乡观音村,地处南岳、衡山、衡阳三地交界之处,是一个只有385人、102户、7个村民小组,381亩耕地,500多亩山地的偏远山区小村,是距南岳城区最远的山村,也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村,还曾是一个“养鸡被毒,种瓜被偷”的山村。观音村村民世代散居在近10公里长的狭窄山冲里,尽管已修通了许家桥至村里的5公里长的马路,但坑洼不平。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交通通讯不发达,村民长期处于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之中,农产品多为粗放型掠夺性经营。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来却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经济增长较为缓慢。近些年来,通过开展农村社教、农村党建、减负致富等一系列活动,虽然农民收入有所增加,集体经济曾—度出现回升,但总的来说形势仍不令人满意。 现阶段该村村民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是粮食生产收人,观音村虽人平有一亩水田,但产量低、价格贱,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不少耕地抛荒。二是楠竹、油茶、生猪等多种经营收入。但由于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三是务工经商收入,少数头脑灵活,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人外出打工经商,但收入很不稳定,并且也未形成规模,该村外出打工仅40多人,外出经商仅4户。 二、制约贫困山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村级组织涣散 通过调查了解到,观音村的村支两委干部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为民办实事的奉献精神,村干部之间交心通气不够,配合不力。全村7个村民小组没有一个组长是党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较差,难以起到很好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基层组织处于一种松散的管理状态。有的村组由于支部班子一班人不团结,甚至连支部的内部事情也要由上级党委来协调,对发展集体经济更是抱悲观情绪。 (二)干群素质偏低 多数山区农民包括一些村干部,仍然固守着旧的思维定式,长期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温饱度日”的生活状况,缺乏脱贫致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由于科技知识贫乏,且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因而还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生活经营方式上,很多地方还是原始的手工劳作,大批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耕作方式还难以在贫困山村推广应用,农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经济,观音村的村民几乎年年以种几分田稻谷,养两头猪,再种些蔬菜作为生产规划,只求生活上的自给自足,不讲生产上的经济效益,用钱主要靠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的收入。 ?? (三)基础设施滞后 贫困山区公路、电路、通讯、电视等设施都很不发达。如观音村,在道路方面,虽然已修通水架桥至村里长三公里的村级公路,但却只是一条毛坯“断头路”,坑坑洼洼,旷家组和贺家组两个村民组至今还不通公路,村民上路、出山仍然很困难,农货运不进,产品运不出,日常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扛,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山区农民搞活产品疏通,同时也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在电路方面,该村接的是衡阳县的电网,线路损耗大,电压低且极不稳定,而电价却高达1元/度;在电视方面,由于山体阻隔,村民白天基本上看不到电视,晚上收不到湖南卫视和经视也收不到南岳台,只能收到邵阳地区的地方台,因此村民听不到领导的声音,也不清楚省、市、区的中心工作;在通讯方面,全村未开通程控电话,村民打电话要赶到五六里以外的水架桥。由于基础设施严? 重滞后,老板大多不愿进村,村民外运农产品也极不方便。 (四)集体经济脆弱 贫困山区的经济收入都不高,不少家庭仅仅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在发展村级经济上,山区广大干部群众思路不清,门路不广,只局限于本地的田、土、山、水,拘泥于种养、经商等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山区村大多无厂、无场、无房。广大村民处于“有集体无经济”的状态,上缴靠摊派,办事靠集资,群众也就失去了对基层政权的依赖性,村级行政管理功能弱化。同时,? 还由于集体经济实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力开展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经营,也难以使资源优势、市场潜力跳出小生产的圈子,更谈不上建立主导产业和实行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贫困山村发展经济的对策 通过走访调查,结合实际情况询问有关领导,发展观音村之类的贫困山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当务之急是“四子”。 (一)配强村级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一个好村级班子,这是当前农民的普遍要求。调整村级班子的重中之重是要选准配强村党支部班子。选拔时,重点从党员中懂科学,善管理的村组企业负责人、率先致富的带头人、优秀复员军人和返乡知识青年中选择“领头雁”。领导班子成员要大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当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要转变工作作风,为民多办实事,加强协作,乐于奉献。 (二)洗净群众脑子 首先要狠抓思想解放,要教育和引导山区村民摒弃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的生存观念,树立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