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理健康书籍导你的误区ppt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心理健康书籍导你的误区ppt课件

你的误区 我们是否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而已集》 经历同样的事,我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和反应? (美)戴尔 著,崔京瑞,王南 译 群言出版社, 2007. “别和自己过不去” 为何推荐 这本书基于认知行为疗法和一些人本主义视角,非常适合自助 虽然充满了专业的背景,但以通俗的方式表达 这些误区是人共有的误区 每一部分自成一段,可以选择重点阅读 建议在读的时候慢一些 该书的基本立场 选择在我 活在当下 你自由吗?你的生活由什么决定? 人之自由的局限 放弃了的自由 从被动到主动的态度 被动:外界、他人的责任 主动:我之责任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认知疗法的基本模型(Ellis) A B C D E 诱发事件 activating experience 信念belief 后果consequence 驳斥dispute 效果effect 认知模式(Beck) 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 情境 自动思维 反应 (情感、行为、生理) 不幸的生活事件并不必然引起人的痛苦,尽管这些事件会有一定影响; 痛苦的情绪和自我挫败行为主要是由关于不幸事件的扭曲的推论和非理性信念所产生和维持的; 放弃非理性信念而代之以更合理的观念会减轻不良的生理心理症状,并使行为更加健康和有建设性。 选择在我,从哪儿入手? 活在当下,从哪儿入手? 鸟儿在我头上飞过,我无法拒绝;但若它要在我的头上做巢,我可以断然拒绝。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 认知疗法的基础是认知模型,即:我们知觉情境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情绪。因此,不是一种情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而是他的想法影响了情绪。 在痛苦的情绪下,人们常常不能清晰地思考,思维的方式会发生某种形式的歪曲。认知疗法帮助人们发现那些令他们痛苦的想法,并且评估这些想法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现实。然后教人们学会如何改变歪曲的思维方式。当人们学会更符合现实的思考时,他们会感觉更好。 小心下列心理病毒 全或无思维 武断的推论:读心术、错误预言 过度引申 夸大(灾难化)或缩小 个人化(过分承担责任) 选择性消极注视(抹煞积极体验) 依据情绪推理 “应该”倾向 贴标签 抑郁与焦虑的认知特点 抑郁者的认知三联征 对自我 对经验 对未来 自杀:绝望与不能应付感 焦虑:对情境危险的高估 认知作为核心 心理健康的人 有能力识别自己的情绪和“起因” 有能力觉察自己的浅层想法 具有认知灵活性,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 尊重事实,愿意检验自己的想法 凯利的“人是科学家” 假设 观察与实验 理论 “人是科学家” 你有科学精神吗? 即使是健康的人 也有盲区 也有自己不愿面对的想法 人不可避免自我欺瞒、自欺欺人,因此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是“神经症” 推论: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也有盲区 即使如此,他们仍能提供帮助 如何做个更“健康”的人 识别自己的想法 检验自己的想法 调整自己的想法 自动思维记录表 日期 情境 记下引起不良情绪的情境 情绪 1.记下情绪类型 2.评定情绪的强度(0-100) 自动思维 1.记下自动思维 2.评定对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0-100) 另一种想法 1.看待这个情境的另一种方式是什么 2.重新评定对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 效果 1.记下情绪类型 2.重新评定情绪的强度 3.可进一步采取什么行动 识别自动思维 基本问题:刚才你心里在想什么? 其他问题 你推测一下刚才在想什么? 你认为会是在想——或——吗?(举出两种可能性) 你是不是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或想起已经发生的什么事? 这一处境对你意味着什么? 你是不是在想——?(举一个与预期答案相反的想法) 评价自动思维 有什么证据呢? 还有吗? 相反的证据呢? 有没有其它的解释? 继续 如果……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 我能承受吗? 那么可能发生的最好的情况是什么呢? 那么,最现实的结果是什么呢? 相信这种最初的想法,有什么影响呢? 改变你的想法,会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我的一个朋友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对他怎么说? 继续 是否合乎逻辑? 是否过分简化了一种因果关系? 是否将一种习惯误当成一件事实? 对情境的解释是否过于脱离现实? 是否将自己对事实的看法误当成事实本身? 是否是全或无式的思维? 是否使用了极端的或夸张的描述? 继续 是否只选择了某些例子而脱离了整个情境? 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 是否没有考虑可能性的大小? 是否把一种很低的可能性当成一种很高的可能性? 你的判断是否更多依据感觉而非事实? 是否过于关注某些非主要的因素? 评价自动思维无效的原因 存在其他尚未被识别和评价的更为核心的自动思维或意象; 对自动思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