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行理财产品那些秘密
银行理财产品那些秘密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饭店都时兴用超大的碗盆装价格较贵的菜,食客看到以后大喜,以为量足够吃,但一筷子下去发现盆底很浅。食客醒悟: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今年6月下旬后的一段时间,闹“钱荒”的银行纷纷发行预期年化收益率超出6%甚至达到7%的理财产品,期限大多为一个月左右,有的甚至只有一到两周。但很多储户只盯着收益率,一看到高收益产品就一哄而上,殊不知,被忽视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侵蚀了一部分预期收益,实际到手的收益率已经大幅缩水。
“看上去很美”的高收益率短期理财产品,还会带来换仓时间损耗。因为很多投资者的理财资金并非刚好闲置一两个月,本来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买的短期产品到期后,如果没及时接续上高收益产品,中间等待的时间也就成为无形的损耗。
提醒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看收益率,而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资金投向、风险类型、流动性程度等等。
募集期摊薄之后,实际收益率肯定无法让投资者“心喜”起来。
山东一家银行更离谱,其发行的42天期限的产品,募集期令人咂舌地长达14天。这款名为“海融财富”尊享系列2013年第44期人民币产品,销售起始日期是2013年6月24日,销售结束日期是7月7日,虽然标注预期年化收益率是6.30%,被细心的客户发现直指“太不厚道!”
有人查看了6月24、25日这两天发行的100多款3个月以内期限理财产品,发现逾三分之一产品募集期达到或超过6天,销售结束日集中在6月30日或7月1日。
业内人士说,6月底是银行年中贷存比“中考”,理财资金处于募集期仍算作存款,恰逢银行钱紧,因此6月下旬银行大量发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吸储也在情理之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刻意将募集期拖至6月底或者跨月。
很多投资者会说,那我选择最后一天买就可以避免被银行潜规则了,如果这是一款收益率平平的理财产品,是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你想买高收益理财产品,这招就不管用了,像6月底那几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6%-7%,很多投资者一大早就到银行排队抢购或是通过网银秒杀,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这时候你再去找银行理财经理,他们一般会告诉你,明天我们还有一款高收益产品,不过你下手要快。
需要指出的是,基金等产品也有募集期,但是如果提前募集完毕,基金公司就会宣传该基金产品成立并投入运作。而理财产品不一样,因为它还有一个起息日(或者叫收益计算日),一般放在募集期结束后的次日,比如一款募集期7天的理财产品,哪怕一天就卖光了,但是银行也要等到第8天才开始计算收益,而这7天的时间内只能按活期来算。
据银率网统计,6月的最后一周,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比较明显,与5月产品的平均期限相比,6月最后一周中1个月以下产品发行量占比从4.90%上升至8.70%;1个月至3个月产品占比基本保持不变;但是6个月至1年(含)期限产品占比从12.56%下降至11.46%;1年以上期限产品占比从1.51%降至0.40%。
隐形的换仓损耗
虽然银行大量发行期限1个月左右理财产品,实际上很多投资者的理财资金并非刚好闲置一两个月,本来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短期产品到期后,收益率退潮,接续产品无法立刻买到,中间等待的时间就成为无形的损耗。
不少银行还在合同中规定,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可以在3个工作日内将投资者本金和理财收益返还。按照银行的说法,这是因为必须要收到足额的资产组合处置收益后才能返还。从部分投资者的实际案例看,有的银行产品会在周五到期结束,但延迟至下周一才返还本金、收益。这又无形中增加了时间成本。
理财专家建议,如果手头的闲置资金想继续用来投资理财产品,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就要算好下次购买的时点,一般情况下,每逢季末、年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都会突然飙升。如果投资者资金闲置时间较长,尽量购买较长期限理财产品,一是投资周期较长的产品收益较高且相对稳定,而即使将募集期和清算期平摊在较长的产品期限内,投资者损失也较少。
“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这句古训同样适用于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银行理财经理还有更多不会告诉你的理财秘密,且听笔者为你细细道来。
被“注水”的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
郑强(化名)是个低风险的投资者,他一般只买银行理财产品,6月底刚好有一笔长期理财资金到期。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断下滑,6月底突如其来的银行“钱荒”让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夜之间飙升,郑强紧张地观察着,伺机出手。
6月26日,他看中了一家本地银行当天推出的一款产品,期限3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6%。该行理财经理告诉他,这款产品是全国发行,应赶紧购买,否则可能没有额度了。郑强赶紧就出手抢到20万。
那几天,和朋友聊天时,除了“钱荒”,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