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障壁岛潮坪王
* ③再上为浅潮道,通常在波基面以上,既受潮汐流的影响,也遭受波浪的作用。形成具双向小型至中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波纹层理构成的中细粒砂层。 ④从下而上粒度变细,层理变薄,为向上变细的层序。 ⑤进潮口沉积中常含有咸水和半咸水的混生生物群落。 * (2)潮汐三角洲沉积相 在进潮口向海的一端由于退潮流的影响形成退潮三角洲,而向陆的一端由涨潮流的影响则形成涨潮三角洲。 * (2)潮汐三角洲沉积相 退潮三角洲和涨潮三角洲的主要区别: ①退潮三角洲与涨潮三角洲的主要区别是发育多方向的交错层。因为退潮三角洲受波浪、潮流、沿岸流、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 (2)潮汐三角洲沉积相 退潮三角洲和涨潮三角洲的主要区别: ②退潮三角洲沉积与临滨带沉积共生,波痕和交错层系具有多向性;而涨潮三角洲双向性的潮汐层理明显,且与泻湖相共生。 * 1)底部与涨潮有关的板状交错层。 2)成互层的、面向大海的槽状交错层和面向陆地的平面状交错层,代表了退潮屏障发育之前的沉积作用。 3)交错层系厚度向上变小,序 列的厚度大约为10m。 识别古代涨潮三角洲和潮道沉积砂体区别在于它们的几何形态以及它们与周围岩相的地层关系。 涨潮三角洲的沉积序列自下而上是: * 三、 泻湖及沉积特征 泻湖是为海岸所限制、被障壁岛所遮拦的浅水盆地。波浪作用微弱,潮汐作用明显,且极易受气候影响而淡化或咸化或停滞缺氧。 * 由于障壁岛的遮拦、温湖水体的蒸发、淡水的注入等,将使泻湖的含盐度高于或低于正常海水,这是泻湖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盐度的变化引起了生物群的变异,与正常盐度的海洋相比,泻湖中生物群的种属和数量都急剧减少,且个体小、壳变薄,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这是泻湖环境的重要特点。 (一)环境特征 * 泻湖水体淡化发育到一定程度,出现上部水体轻而谈,下部水体重而咸的双层结构,致使水体的垂向循环减弱以至停止,下部逐渐缺氧,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并使硫酸盐还原而产生H2S,使下部形成还原环境。 * (二) 淡化泻湖相的沉积特征 (1)岩石类型: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 (2)沉积构造:交错层理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 (3)生物化石: 种类单调,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正常海相生物发生畸变,个体变小、壳体变薄等反常现象。当泻彻底部有H2S存在时,生物群绝迹; (4)淡化泻湖:在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沼泽化泻湖,可形成储量巨大的近海煤田,如我国河北峰峰煤田及山西太原煤田均属此类。 * * 第三节 河口湾相(环境) * (一)环境特征 河口湾发育于潮汐作用强烈的海岸河口地区。当海水大规模入侵时,海岸下沉,河流下游的河谷将沉溺于海平面之下,海岸河口区形成了向海扩展的漏斗状或喇叭状的狭长海湾,就称为河口湾或三角港。 第三节 河口湾相(环境) * 河口湾的发育与潮汐作用、河流作用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在强潮汐河口区,其潮差一般大于4m,如果河流规模小,泥砂供应不足,此时潮汐作用远大于河流作用,有利于河口湾的形成。如我国的钱塘江口属于强潮汐河口,因此而发育为典型的河口湾。 中等潮汐河口,其潮差为2~4m,如长江口。弱潮汐河口,其潮差小于2m,如珠江口。两者的河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则不形成河口湾而发育成为三角洲。 * 河口湾地区的潮流是往返的双向流。涨潮时,潮水顺河口溯河而上,形成河流壅水现象;退潮时,潮流强烈地冲刷河床,引起河口湾的加深和展宽,其结果更有利于潮汐、波浪大规模入侵,使河口湾两岸产生沉积物流,形成河口湾浅滩。由于科氏力的影响,河口地区涨落潮流的路线常常不一致,它们往往沿着相距很近但又分离的路线各自流动,故在涨落潮之间的河口区形成了顺流向展布的冲刷沟(涨、落潮河谷)和狭长形的线状潮汐砂脊。较大规模的砂脊高达10~22m,宽300m,长达2000m左右。 * (二)沉积特征 (1)岩性:分选、圆度较好的细砂和泥质沉积为主。砂、泥比例取决于潮汐和河流作用的强度以及泥砂的供应状况。 在潮汐河口的砂质沉积物中常夹有泥质薄层。这种夹层是由于强潮流强烈扰动而呈悬浮状态搬运的沉积物,在高、低潮或平潮和停潮时期流速最小时发生沉积所致,它是判别潮汐河口环境沉积的重要标志之一。 * (2)沉积构造 河口湾沉积中常发育着各种复杂多样的层理构造。它既有潮汐环境中常见的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波状层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