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资料-五官科病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资料-五官科病证-课件

五官科病证 麦粒肿 上脸下垂 胞轮振跳 第一节 麦粒肿 一、基本概念 (一)麦粒肿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又名针眼、偷针、土疳、土疡。 《证治准绳》:“土疳症谓睥上生毒,俗称偷针眼是也。有一目生又一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入,头脑具肿,目亦赤痛者。其病不一,当随宜治之,……世传眼眦初生小皮包 ,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 教 案 内 容 一、教学目的:掌握麦粒肿、上脸下垂、胞轮振跳的概念,掌握其针灸临床辩证治疗及其它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点:概述、病因病机、辩证分析和针灸治疗及其它疗方法。 三、教学要求要点: 1、重点掌握三病的针灸辩证治疗,了解概念,熟悉病因病机。及其它疗方法。 与现代医学结合,注意重症肌无力、眼外伤及动眼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及时作出上脸下垂、胞轮振跳的定位、定性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治疗。 第一节 麦粒肿 病因病机 1、风热外袭:风邪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 2、热毒炽盛: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积聚于胞睑。 3、脾虚湿热: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 1、风热外袭 2、热毒炽盛 3、脾虚湿热 临床表现:初起,胞睑微痒微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微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若病变发生于近眦部者,红肿焮痛较剧,并可引起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于耳前或颌下触及肿核,并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热毒炽盛 症状和体征 证候分析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手阳明、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曲泽┵: 内庭┵: 清热解毒 行间┵: 支沟┵:通腑泻热 少冲┵:泄心火。 三、辩证治疗 1、风热外袭 症状和体征 证候分析 治法: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取手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天井┵:通利三焦,解表清热。 风池┵:疏风解表。 少泽┵:清热解毒。 3、脾虚湿热 症状和体征 证候分析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阳陵泉┵: 健脾利湿。 足三里┬: 曲池┵:清热解毒 大横┵:调理脾胃治大便秘结。 其它疗法 1、耳针:眼、肝、脾、耳尖。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压丸法。 2、耳尖、耳背小静脉放血。 3、拔罐:大椎,刺络拔罐。 4、挑治:在两肩胛区胸1~7两侧。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 按语 1、麦粒肿初起至酿脓后,患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液扩散。 2、平时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预防发病。 四、思考题 1.风热外袭型与热毒炽盛型的证治鉴别 2.叙述风热外袭型与热毒炽盛型的证治鉴别及病变的相关联系。 眼睑下垂 一、基本概念 (一)眼睑下垂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所致,以上眼睑提举无力或不能自行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又名上胞下垂,古称雕目、侵风,重者称睑废。有先天、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诸病源候论》睢目候谓:“若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 (二)上睑下垂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眼外伤、动眼神经麻痹等引起的上睑下垂。 病因病机。 1、风邪袭络:肌腠开疏,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致上睑下垂。 2、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迟缓,睑肌无力。 3、先天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两虚,以致胞睑松弛。 辨证 1、风邪袭络 2、脾虚气弱 3、肝肾不足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辨证治疗 治则: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者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 补法; 风邪袭络者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 攒竹 丝竹空 阳白 三阴交 方义: 攒竹、丝竹空和阳白穴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 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益肾、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 辩证治疗 风邪袭络 治法:疏风活血,调和气血。取手少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合谷 ┸: 疏风解表,宣通经络 。 风池┸: 膈俞┸ 活血熄风通络。 脾虚气弱 治法:补脾益气,养血荣筋。取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三阴交┬: 足三里┬: 脾俞△: 健运脾胃,补气养血。 百会△: 升提阳气。 先天不足: 治法:补益气血,益气培本。取足少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与方义 攒竹┬、丝竹穴┬、阳白┬:调和局部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