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开发已经成为热点,本实验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种筛选、培养条件等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与探讨。以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高岭土悬液为絮凝对象,在特定筛选培养基中进行菌种培养增殖,从中筛选出具有絮凝活性菌种,记为J3。在原特定的培养基基础上,对培养基的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1,2,3],选择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Ⅰ)、培养温度(Ⅱ)、pH值(Ⅲ)和通气量(Ⅳ)等4因素4个水平进行试验,得到了J3菌最佳培养条件。
关键词:絮凝,微生物,微生物絮凝剂,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A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温度、pH值和通气量,在进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时,共需44=256次试验,本实验选用了正交实验方法进行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的采集
望塘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合肥钢铁厂活性污泥
1.2 所需仪器
QHZ-98A全温度振荡培养箱、TDL-5离心机、高温灭菌锅、DHP-9082恒温培养箱、721分光光度计、760Crt紫外分光光度计、JJ-4A六联电动搅拌器、XSP-16A倒置显微镜、GDS-3B光电式浊度仪、PHS-25pH计
1.3 所需的药剂、材料
4‰高岭土悬浊液;
1#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pH=7.5;
2# 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钠1g、磷酸二氢钾0.5g、七水硫酸镁0.5g、蒸馏水1000mL、pH=7.0;
3#蔗糖40g 、硝酸钠0.5g、磷酸二氢钾0.5g、七水硫酸镁0. 25g、酵母汁2g、蒸馏水1000mL、pH=7.5。
1.4 絮凝活性的测定[ 4]
取经72h发酵的1.0mL培养液,加入20mL的4g/L悬浊液中,六联电动搅拌器100r/min搅拌10min后,721型分光光度计550nm处测定上层清液B,以不加发酵液的上层清液A为对照,通过浊度的减少来确定絮凝程度,以絮凝率定量表示絮凝活性。
絮凝率(%)=(A-B)/A×100
A—对照上清液550nm处的光密度值;
B—样品上清液550nm处的光密度值。
1.5高效絮凝菌培养条件优化
1.5.1不同碳源、氮源对絮凝菌生长及絮凝活性的影响
微生物营养中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等要素。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暂时还没找到能够满足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针对微生物的不同类型,满足特定的生长条件,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试验中选取其中效果较好的J3菌作为目标菌。
1.5.2培养基的优化
在1.5.1实验阶段,分别筛选出效果比较好的碳氮源各两种,在进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试验,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温度、pH值和通气量。
1.5.3影响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本次试验,选择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Ⅰ)、培养温度(Ⅱ)、pH值(Ⅲ)和通气量(Ⅳ)等4因素4个水平进行试验,以絮凝剂的絮凝率为控制质量指标,其中碳氮源(Ⅰ)分为:葡萄糖-尿素,葡萄糖-酵母膏,蔗糖-尿素,蔗糖-酵母膏。
表1 正交实验的影响因素和水平
Table1Effect factor and level of experiment cross
水平号 影响因素
碳氮源(g/L) 培养温度(℃) pH 通气量(r/min)
1 葡-尿 20 6 125
2 葡-酵 30 7 150
3 蔗-尿 35 8 175
4 蔗-酵 40 9 200
1.5.4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试验的优化设计是利用事先设计好的正交表来合理安排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碳源、氮源对絮凝菌生长及絮凝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J3菌在各种所试在各种所试碳源中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氮源中以尿素和酵母汁为最佳。
2.2正交实验结果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Table2Result of expriment cross
编号 因素及水平(mg/L) 絮凝率(%)
碳氮源(mg/L) 培养温度(℃) pH 通气量(r/min)
1 葡-尿 20 6 125 69.51
2 葡-尿 30 7 150 75.48
3 葡-尿 35 8 175 72.64
4 葡-尿 40 9 200 58.15
5 葡-酵 20 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