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

学习要求 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了解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心律失常 心脏舒缩活动频率、节律异常即为心律失常。 (2) 动作电位: 当心肌细胞兴奋时,发生除极和复极,产生动作电位,其分为5期。 即0、1、2、3、4期。 动作电   0期为去极过程 位时程 1、2、3期为复极过程         4期为静息期。    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自律性  2)传导性  3)兴奋性  4)收缩性 3.心肌电生理的几个重要概念 1)动作电位时程(APD) 2)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ARP):从动作电位除极开始(0期)至复极膜电位达-55mV的期间。由于膜电位过低,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对任何的刺激不发生反应。 *局部兴奋期: 复极膜电位达-55mV-60mV之间由于钠通道刚开始复活心肌细胞虽能部分除极,但此产生的除极电位不能传布到传布到邻近细胞。    ARP+局部兴奋期 *相对不应期   -60mV至复极大部分完成膜电位达-80mV ,如给较强的刺激(阈上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产生此期的兴奋称期前收缩(早搏)。 3)ERP与APD的关系  *ERP与APD一致:APD延长,ERP也延长 *一个APD中ERP的数值越大越不易发生心律失常 **ERP缩短或浦氏纤维的ERP的不一致易形成折返导致心律失常。 4)膜反应性 膜反应性表现为除极0相上升最大速率的高低。一般膜电位大,0相上升速率快,冲动传导速度也快。   同一膜电位水平与其激发的0相上升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称膜反应性。    膜反应性是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降低自律性 终止或取消折返激动 加快传导——取消单向传导阻滞 减慢传导——变单向传导阻滞为双向传导阻滞 改变不应期,终止或防止折返的发生 绝对延长ERP: 延长 APD、 ERP,以延长ERP更显著 相对延长ERP:缩短APD、ERP, 以缩短APD更显著 使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趋向均一化 有关概念 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也称阵发性心动过速,多为折返所致, 少数为异常自律性及后除极。 心房扑动:快而规律250-430次/分 心房颤动:快而不规律350-600次/分 预激与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异常的现象 (先天的附加通道) 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现有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作用于不同时相的离子通道和 离子流影响心肌电兴奋而起作用 1、降低自律性:  阻断钠、钙内流、促进钾外流 2、中断冲动折返:   延长ERP、加重传导阻滞、改善传导阻滞减少病理性 3 、减少触发活动:    阻断钙内流 第四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 不同程度抑制K+、Ca2+、延长复极过程 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    降低自律性 IC类:重度阻滞钠通道    减慢传导速度 奎尼丁(quinidine)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 2 减慢传导 3 延长ADP和ERP: 4 其它:阻滞α-R 临床应用 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常用于房颤和房扑,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上性和室性早博。 利多卡因(lidocaine) 1. 降低自律性。 2. 减慢传导。 3. 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 临床应用 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外科手术、麻醉等引起的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安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在静脉注射时发生。 1、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如嗜睡、头痛、激动,重者可有短暂视力模糊,肌肉颤动、抽搐、呼吸抑制。 2、剂量过大可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窦房停博、 房室传导阻滞 苯妥英钠 1、缩短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APD和ERP; 2、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3、抑制洋地黄中毒所致的晚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机制:与洋地黄竞争Na+-K+-ATP酶,并恢复其活性。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为洋地黄类中  毒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 2、可治疗心脏手术、急性心梗、心导管术引起  的室性心律失常,但疗效不如利多卡因。 Ⅱ类药: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交感神经兴奋或血中儿茶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