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发展
从类型学角度看东北民居发展
摘要:
本论文以东北地区的满族、汉族、朝鲜族的民居住宅为对象,具体阐明了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对居住及其文化的影响。从多学科研究视角试图探讨研究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及其对现代居民建筑设计的启示。根据这种宏观的研究方向,重点从东北传统民居的特征分析出发,采用类型学的分析手段,从根源上对传统东北民居的环境、形式、空间、文化内涵、运用和再创造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并予以例证,建立具有东北本土特色的现代居住模式的新思路。本文从建筑类型学研究出发,首先对东北传统民居建筑形制进行了分析,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提取“原型”,再将东北民居现况进行整理、分析,对东北民居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东北地区 传统民居 类型学 原型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对建筑类型学研究
1.1.建筑类型学的概念
类型学可以被简单定义为按相同的形式结构对具有特性化的一组对象所进行描述的理论。最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是由巴黎美术学院常务理事德·昆西(Q.D.Quincy)于19世纪在其名著《建筑百科辞典》中提出的,他是通过区别“类型”与“模型”来阐明类型概念的。他说:“‘类型’并不意味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种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模型’,就其艺术的实践范围来说是事物原原本本的重复。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概念。就模型来说,一切精确明晰,而类型多少有些模糊不清。因此可发现,类型所摹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
1.2.类型与原型
荣格有关原型(Archetype)的概念是指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沉积”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其内容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包含人类心理经验中的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表象”,这种“原始表象”荣格称之为原型。
1.3.对建筑类型学研究的启示
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基本上充当了一种保守的角色,与现代运动那轰轰烈烈的以社会变革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比起来,类??学强调“建筑的本份”和“建筑师的本份”——即对建筑本源的回归。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事实上是在寻求建筑的一种解脱,寻找形式自身的价值。它回归到城市生活体验的基本线上,呈现出一种老练、深沉、高深莫测的姿态,以城市的综合性、复杂性做背景,进行形式自身的地域体验。
2.传统东北民居的建筑形制
从地域角度讲,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黑龙江流域地区、吉林省和辽宁省,在这一地区范围内主要民族为汉族、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汉族、满足人地区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差别较大,并且绝大部分的汉族人口来自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同当地的满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其住宅与满族的极为相似。本文所研究的东北民居的主要范围是东北三省的满族和朝鲜族民居。因为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具有普及意义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并尽量符合地域化的未来东北民居设计,而不是只有一个民族特色的典型模式。
2.1.满汉民居的建筑形制
在东北及北方农村里,一些富裕农户因经营土地多,备有车马,需在院内储藏粮食,饲养较多畜禽,种植蔬菜,设碾房、磨房以便进行粮食加工,而宅地比较宽余,故房屋配置松散,正厢完全错开,形成宽大院子。在房屋之外另设高大院墙,并于四角设炮台已被盗匪袭击。满足民居基本属于此种类型,只是按照满族传统习惯,正房不带耳房,如为五间房门开在正中,如为三间门也可以开在一边。室内多设圈炕。两间卧室南北大炕相连,而连接南北的西炕位置最尊,上供祖宗牌位,名“万字炕”。南北大炕中间用活动隔扇隔开,炕沿悬挂布幔帐,晚间放下,一家老少四股可以对面憩息。外间设锅灶,而将东部卧室隔出北半间烧火做饭。院内有祭天的“索罗杆”及系马的石桩。烟囱离开山墙,下有横砌烟道与火炕相通,名“坐地烟囱”,草房为防火多设此种烟囱。
居住文化是以住宅为媒介形成的居住方式,即所谓的居住文化是“以住宅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与人类居住场所的形态和空间相关的生活方式”。居住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的一种文化而产生,在产业社会以前建造的传统住宅是集团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个别形成的,他反映了个集团文化的许多侧面。①火坑文化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对于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人们来说,炕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火炕是创造于冰雪文化的古老文明,使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人民有了大体上共同的生活方式,是东北各民族共同居住文化。东北人睡炕,没有居室的划分,全家人挤在一起,从炕头按照年龄辈分依次排下来。也许由于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东北人粗犷的性格。火炕也象征家庭的温暖,人们在炕上吃饭、就寝、招待客人、学习、看书、做家务,几乎整个的东北居住文化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