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查起诉程序诉讼构造.docVIP

浅议审查起诉程序诉讼构造.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审查起诉程序诉讼构造

浅议审查起诉程序诉讼构造   摘要 我国审查起诉阶段存在控辩裁三方构造缺失、职能分配错乱等问题,故应按照对等、参与、中立的原则重新进行分权与制衡。通过完善检警关系、提高审查起诉案件质量、保证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等措施,构建侦查与辩护双方平等对抗、检察机关居中审查的格局。以此在审查起诉阶段实现三方平衡,保证诉讼的客观公正。   关键词 诉讼构造 缺陷分析 发展构想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发源于美国的刑事诉讼构造理论,在西方一般又称刑诉形式、刑诉模式、刑诉结构等。我国论述刑诉构造论的学者更多将目光集中于侦查和审判程序,而对审查起诉阶段则鲜有论及。由此可见,学者们普遍将起诉程序的作用局限于“承前启后”,某种程度上说其价值有沦为附属之嫌。本文拟对审查起诉程序的诉讼构造进行分析,以论述其独立的地位和价值。   一、审查起诉程序的诉讼构造概念分析   审查起诉程序的诉讼构造可定义为:由审查起诉程序和证据规则中的诉讼基本方式所体现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   在审查起诉阶段,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检察人员分别具有控诉、辩护、审判的角色关系。侦查人员将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提交给检察机关,并出具《起诉意见书》,请求检察机关依法审查,对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交付审判,因此,侦查人员的行为具有追诉的性质,属于积极控诉方。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则针对控诉进行防御性的诉讼活动,通过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搜集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以期影响检察机关的审查判断,追求不起诉的处理决定,或者为下一步的法庭审判做准备。检察机关在此阶段则应处于客观中立的地位,依法对控辩双方提供的正反两方面证据进行审查,以做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检察机关的程序性裁判主体地位是由其双重性质决定的,它既是司法机关,又具有行政机关的性质,所以其具有考虑被告人正当利益并对之加以保护的义务,而不应仅为了胜诉而战斗。   二、审查起诉阶段诉讼构造的缺陷分析   (一)检警关系不合理。   在公、检、法三机关的法律地位与相互关系方面,2012年《刑事诉讼法》未作修改,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符合权力分立的要求,但司法实践中凸现的却是公安机关的独立性过大,检察监督缺乏相应的制约手段和机制。具体体现在: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法监督形同虚设,对侦查行为缺乏有效监控,刑讯逼供等违法侦查行为仍然存在,除逮捕需要检察机关批准以外,其他的人身强制措施和强制侦查行为均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几乎不受外力约束,公民的人身自由、隐私等基本权利极易受到侵犯等。又因为检察机关调查违法的措施、手段、人力等不足,且在发现侦查行为违法之后的纠正意见缺乏法律强制力和执行力。“互相配合”的刑事诉讼构造具有某种现实的合理性和法理基础,侦查和检查加强协作,检查引导侦查能够避免侦查走弯路,防止程序倒流导致诉讼效率降低。但是,两机关之间的某些配合行为却是与诉讼规律和原理相冲突的,如现实中存在的双方利用退回补充侦查延长各自的办案期限问题。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在侦查期限即将到期而案件尚未侦查完毕时便将案件移送起诉至检察机关,然后主动向检察机关要求“补充侦查”,以延长办案期限;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遇期限不足则无论是否应当补充侦查,也直接下发《补充侦查决定书》,以延长自己的办案期限。 正是因为两机关这种不合理的“配合”,导致犯罪嫌疑人长期处于被羁押状态,严重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侵犯人权,有违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   (二)起诉单方性和秘密性。   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终结之后将案件移交检察机关,由后者就证据的收集、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以及案件是否违反法律程序等问题进行全面的审查,然后作出起诉与不起诉的决定。但是, 审查起诉完全由检察机关单方面实施,没有中立的司法机构进行审查,侦查机关、辩护一方也几乎被排除在外。实践中,检察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被害人的询问以及与辩护律师和被害方律师的沟通,都采取了单方面接触的方式。可以说,我国审查起诉程序并未形成“三方组合”的构造,犯罪嫌疑人不过是被审查的客体。   检察机关有决定起诉和不起诉的权力表明:决定处罚是法院的权力,而提起公诉要求处罚则是检察机关的权力,检察机关的追诉权独立行使。检察机关起诉与否的处理决定不公开进行,被告人一般也难以获得充分的辩护机会,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补救措施是十分无力的。按照现行刑诉法的规定,被告人可以在七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但要让一个作出决定的检察机关在七日之内改变决定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种方式即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