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如画风格转向原因与契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纳如画风格转向原因与契机

特纳如画风格转向原因与契机   李秋实·感官视界   自由撰稿人,兴趣涉及各门类艺术,理论及其界限之消融。   尽管如画提供了一套风景语法,但是从1795年至18世纪早期,特纳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了其中的限制。自然并不是被有关空间的抽象原则所控制的,同样它也不遵循一个准确的阐释逻辑。自然依照的是一种更为多样性的体系,人是不可能完全总结出来,更是不可能加以改造的。逐渐地,艺术家开始相信,对于自然的理解与阐释有可能是内在的,是存在于艺术家主观头脑之中的东西,艺术家要表达得出色而准确,需要的不仅是热切的观察,也包括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够揭示。当然,艺术家的身心在投入之前必须要预先具备良好的教养与趣味,这种前提条件是由“如画”提供的。   从如画理论本身看,吉尔平宣称如画是优美的一种,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崇高的粗糙和不规则性,如画是可以经由同“壮丽”元素的混合而被提升的。普莱斯将“如画”作为位于优美和崇高之间的一个美学概念单独提了出来,并认为加斯帕·杜格的作品最符合“如画”的特质,而杜格的作品虽然综合了洛兰的浪漫和普桑的坚实感,但其本人也显示出更接近“崇高”的趋向。从本质上看,如画属于古典主义范畴之内,但它同崇高的关联又使它具备了崇高的一部分特质。特纳“如画”阶段的“崇高”倾向从理论本身看也是有其滋养生长的空间的。   此外,从1798年开始,特纳开始对题画诗发生了兴趣。在1798年和1799年的展览中,特纳依照惯例在作品条目中加了题画诗。1798年引用5首题画诗:其中4首取自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1700-1748)的《季节》(The Seasons),1首取自弥尔顿(John Milton)。1799年,汤姆森1次,弥尔顿2次,马莱特(Mallet)和兰瑟恩(Langthorne)各1次。1800年,第一次出现了几段特纳本人所作的诗。   为什么特纳觉得需要为绘画加诗?他长期努力写诗表明它不仅仅是为了赶时髦。他当然清楚绘画的好坏是由画面本身决定的,但他也希望通过诗歌使画面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18世纪的英国理论界在倡导“如画”的同时也将其思想渊源上溯至古典时代的“诗如画”传统,这也就从古典???源上为诗画平行比较找到了理论传统。从16至18世纪,这一观念一直吸引着学者的注意。即使绘画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取得了与诗歌平等对话的可能,但是,从学院传统来看,此时的风景画还需要凭借诗歌传统来提升自身的地位与价值。此外,诗歌也可以使特纳更深刻地洞察自己的与传统密切相关的创作过程,对于观众来说更是如此。   与特纳关涉的诗人据粗略统计,包括弥尔顿、蒲柏(Alexander Pope),及其继承者詹姆斯·汤姆森,以及此后的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华兹华斯(Wordsworth)、拜伦(Byron)、坎贝尔(Campbell)、罗杰斯(Rogers),等等。可以说几乎涵盖了英国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诗歌界的著名代表人物。在所有这些诗人中,汤姆森(James Thomson1700-1748) 在与特纳的关系中占有中心位置,通过特纳的引用、提及,以及持续不断地在诗歌中对他表示敬意。在他作品的每个阶段,他不断地回溯到汤姆森来寻找灵感。特纳的诗作《希望的谬误》(Fallacies of Hope)就是特纳参照和模仿汤姆森的《季节》的成果。   汤姆森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特纳以深刻影响:   1)增加了画面的动态元素   汤姆森同样与绘画关系密切,他同样从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的代表性画家那里汲取营养,如威尼斯画派、克劳德·洛兰、普桑、罗萨,他们帮助汤姆森在诗歌文学中加入了绘画图像的动感,特纳画面中的动态元素与他对汤姆森的热衷十分不开的。特纳对《季节》一诗推崇备至,比如这首《夏天》(Summer)中的部分诗句:   悬崖陡峭,   洪水上升带来令人震惊的恐怖   在返回时又减弱了——荒芜的欢乐,   野蛮地穿过它所有忧郁的界限,   粗陋的遗迹闪闪发光;大海,   在一些突出的海角顶端望,   远离蓝色地平线最远的边缘,   无休止地反射着一丝浮动的微光。   我们看到新式的汤姆森原理——即场景之间动力关系的展示。自然的内部运动包含相反事物之间的不断冲突,正如汤姆森的诗歌所揭示的那样:荒凉的悬崖和柔和的光,荒凉和丰饶,恐怖和欢乐,靠近和远离,所有这些相反的因素聚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光不仅仅是光本身,光是蕴含在其他许多事物中的活跃元素。这是汤姆森的观点,同时也是特纳的观点。虽然这在特纳晚期的绘画,比如《暴风雪中的汽船》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随着特纳对如画理论中的写实性因素的关注,进而从荷兰风景画转向对英国暗色调绘画的进一步探究,这种动态元素在世纪之交就已露出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