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自然科学中概念建构过程.docVIP

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自然科学中概念建构过程.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自然科学中概念建构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自然科学中概念建构过程   新课程标准将“改变课程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启示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自然科学教学追求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他们在科学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家的品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敏感和热情。   自然科学概念是自然科学现象、过程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是自然科学学习和自然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自然科学知识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形成自然科学概念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正如一个学习过程,一个完整的自然科学概念的形成也要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等科学思维方法,排除各种非本质的干扰,掌握自然科学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特征,并在此过程中,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概念不是按照感觉→知觉→表象→概念而建立起来的,而是根据下图中的结构(2)产生的。   因此,自然科学概念并不是由自然科学知觉、自然科学表象产生的,而是由学生的观察活动建构起来的认识图式产生的。一般情况下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认知经历阶段   这个阶段的活动是让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其次,要求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物理含义,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例如,理解自然科学术语的含义,了解自然科学概念的引入、原因和方式。再次,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阶段,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1 动机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激发动机是通过教师创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意向心理处于活跃状态。如在教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可以这样安排,分别播放小溪的流淌声、鸟儿的叫声、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大家听???了什么声音?那么,大家能否借助手头现有的一些物品发出声音吗?于是学生异常踊跃,纷纷借助物品发出声音。通过学生听声音、动手发出声音,然后引入,大家想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吗?把学生的积极思维意向领入新课的探索之中。   1.2 全面感知:既然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在学生学习概念时,就要让他们全面感知,做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充分准备。又以《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为例,可以这样安排,每桌同学中,一位拉长橡皮筋,一位试着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并观察橡皮筋发声时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音叉发声时的特点。在通过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和不发生的音叉的情况的比较,来验证音叉发生时在振动。又如在教学《电磁感应》时,为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以便为建立正确的概念作准备,在这个实验中,通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的多种方向的运动是否会产生电流的比较,突出了“切割磁感线”才会产生电流的本质。   1.3 科学思维:输入大脑的信息要想储存下来,必须经过登记、分类,必须将旧信息加以调整,组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进行检索,因此,要在学生已有正确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思维,即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等方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排除那些非本质的东西。又如教学《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为例,可以通过靠在发声音叉和不发声音叉旁的乒乓球运动情况的观察,推测如果音叉是静止的,乒乓球会弹起来吗?那么发生音叉旁的乒乓球弹了起来,说明了什么问题?   2、巩固完善阶段   学生一般只重视概念的定义,但定义往往是仅从某个主要方面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除此之外,概念还有其他侧面的表现。所以只有掌握了概念的各个侧面,对概念的认识才比较完善,才可能对概念灵活运用,而这个完善过程必须在应用概念去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去完成。   用来完善和巩固对概念认识的自然科学问题,要典型和灵活。   2.1 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考察。如在教学了种群的概念后,可以引入以下题目。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在一起饲养的马、骡和驴   B、一块水稻田里的全部青蛙和蝌蚪   C、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鱼   D、人体内的全部细菌   如果学生掌握了“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为一个种群”这个概念的本质,那么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学习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后,可引入下题:某一种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克,则实际质量为n克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学生如果知道计算某种原子相对原子量时,标准为某种碳原子的1/12,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就是这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这个题目就很容易了。   2.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