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遥丧葬习俗中孝道
平遥丧葬习俗中孝道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是诸多文化习俗的意蕴。中国的社会秩序依靠礼俗来存在,而礼之根本在于孝的提倡。礼是孝道的行为要求和表现形式,孝则凭借礼俗来实现。祭礼体现孝道和孝道的教化功能,《孝经?纪孝行章》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可见丧葬习俗与孝道观念自先秦之始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礼是古人表达子女孝心,弘扬孝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大传统下的丧礼是知识阶层的理性产物,主张“民德厚归”,赋予“礼”的特性。与之相对,“孝道”在民间与各种文化相交融,发展成为丧“俗”。自两汉之始,历朝历代奉行“孝治天下”,倡导百姓“慎终追远”,让后人存追念先人之孝情。至此,“事亡如事存”的儒家孝道世代延传,根植于人们心中。
古城平遥地处山西中部,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传为尧之封地,周宣王姬静时(公元前827-前782年)筑城,发展至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平遥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明清城市布局,民间风俗也延续了明清习俗。平遥的丧葬礼制,自清代一直遵循顺治初年制定的“士庶人丧礼”,发展至今,保存较好,礼制严谨,主体突出“孝”与“礼”的思想。兹选当地丧葬习俗中与孝道思想相关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父母亡逝,葬前的准备,以尽挽留之意
1.病笃
在平遥,子女发现父母“病沉”(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之状况为“病沉”),须设法让父母避开不吉利的日子,如“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四离”、“四绝”之日(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一天)。《孝经?丧亲章》中有“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丧事中首要的是寿衣、棺木。平遥人顺从父母之意,多在父母生前就备好寿衣,选父母喜欢之。忌:一、动物皮毛、革制品,避“六道轮回”中转为畜生;二、寿衣有扣子,须用带子系结,为后继有人之意;三、用缎子作衣,缎子与“断子”谐音;四、双数件衣,避“重丧”。
“土葬”在平遥沿袭2000多年,棺木是土葬习俗中的主要工具。“活着有副好铺盖,死了有口好棺材”,不少???人生前就置办好了“寿材”,木材质量依贫富而论,材板前厚后薄。旧时平遥棺木“够不够,六尺六”(长度),宽则一尺八寸,也有说“天下棺,七尺三”。无论用何种木材作棺,头、脚部分的挡板(“挡头”)必用柏木,以防穿山甲吃亡人之脑,保父母全身。棺木制造定型后,内置一不倒翁,叫“扳不倒儿”,喻意老人长寿不老松,倒不下去。定型后的寿材要进行漆画,漆用红、棕红、黑色,图为“五蝠(福)捧寿”、“二十四孝图”等,棺头用云饰木主牌位,书有“清故显考×翁讳××之灵柩”,脚头挡头上画:男为蛇盘兔,女为莲花。
平遥人讲究在农历的闰月时节,为父母办置寿衣、寿材,寓意哪年哪月也轮不上用。
2.衣殓
殓,分大殓、小殓。小殓――平遥话“装裹”即为将要死去的亲人穿上寿衣。父母病沉之时,须抢在咽气之前为其换上寿衣,为让寿衣“冲喜”;如在咽气之后才与穿上寿衣,等于让父母赤身赴阴曹地府,大为不孝。衣殓之前,要给亡人沐浴、剃头,让其干净离世。剃头只剃去前额及两鬓头发,谓之“留后”。衣殓毕之,全家老少吊哭于亡人之前,送别亡灵。后由老伴或年长妇人将亡人之枕撕一小口,置于棺下,盼亡人早超生,待出殡之日,火烧于家门外。
3.报丧
衣殓后,孝子成服须先报丧,以“三五麻纸”张贴于家门上,男左女右,家中若夫妇一方早已亡故,左右皆贴,为报丧纸,示亲朋邻里,家中有人去世。最重要的是向“人主”报丧(人主,亡人之主。)男亡报娘舅,女亡报娘家。孝子须头系三角白布,穿鞋要偃后并趿拉着走,亡父偃左,亡母偃右,双亡皆偃。来到人主家,进门双膝跪地,泣报丧情,呈上扯下的孝布(白麻布),叩请人主即去探验,便于入殓。
4.大殓
大殓为“成棺”,即将亡人遗体入棺,做最后的告别。棺木安放之前,由亡者之儿媳或孙媳,将其生前所用陶瓷碗,在棺前摔碎,大哭,曰“摔十病钵”,用孝情感化亡者,求他带走各种疾病,以保全家平安健康。棺木放好后,上铺布单,摆七枚铜钱呈“北斗七星”状(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喻为“后背(辈)有钱财”。由长子抬头端,次子抬脚端,尸殓入棺。将亡者生前喜爱之物置入棺中,手中握有少量铜钱之类。亡者身上置桃树一枝,便于途径“恶狗村”时防身。入殓后要钉棺。役人钉棺时,孝属皆跪于棺前说“××躲钉子!”孝属们要吊哭一番,放置“长命灯”于棺上,大殓完成。
5.灵堂丧棚
灵堂丧棚多设于自家堂中,棺木头东脚西放置后,用“避沙珠”(棺前置四扇窗格式的木架,上有彩画玻璃)隔开灵堂,前为祭堂,后放棺木。棺木两头置地面若干谷草,孝子跪哭于头端,孝女、孝妇坐哭于脚端。“避沙珠”前放灵前山,中有纸戏台,为亡者演戏。
6.行魂(烧纸)
传说人死后,进入“六道轮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