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枕》中国文学元素运用及意义
《草枕》中国文学元素运用及意义
摘 要:夏目漱石有着深厚的汉文学功底,作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学巨匠,西方文明的大量涌入并没有改变他对中国文学的喜爱,可见他对汉籍的偏爱,同时,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这种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或许可以看作是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夏目对坚守和保护东洋文化的一种践行和呼唤。
关键词:夏目漱石;草枕;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41-02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有着“国民大作家”的美誉。作为明治维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身上有着东西文化碰撞融合的鲜明时代特色。但从他的个人经历和著作来看,无论是作品元素还是思想,与英国文学相比,中国文学对他的创作影响更大一些,甚至可以说是基础性的,《草枕》就是其中的一部典型代表作。
一
在《草枕》这部带有桃花源影子的非人情小说中,夏目通过引用、化用、临摹等多种方式娴熟地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典籍,不仅强化了艺术表现效果,还反映出了夏目与中国文化相通的情感和思想。夏目漱石能如此大量娴熟地引述中国文学典籍,这与他钟情于汉籍无不相关。
夏目自幼喜欢读汉学,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他在《木屑录》中说:“余儿时诵读唐宋数千言,喜作为文章,或极意雕琢经旬而始成,或咄嗟冲口而发,自觉淡然有朴气,窃谓古作者岂难臻哉!”在《文学论》的序中这样写到:“余少时曾嗜读汉籍,虽修读时间甚短,于‘左国史汉’中,余冥冥里得出文学之定义。”可见,夏目漱石的汉学基础始于青少年时期,对汉籍十分喜爱并从中得到了对文学的感悟。夏目22岁时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木屑集》的署名为漱石顽夫,这正是他正式笔名夏目漱石的来源。“漱石”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来自汉语“漱石枕流”这一典故。后夏目漱石到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文,在明治25年他所写的毕业论文是《老子的哲学》,虽然此文观点不当,但对老庄思想的熟悉是令人吃惊的。夏目虽大学学习英文又去英国留学,认为自己英语方面的???诣不劣于汉学,两者学力所差无几,但他也承认对二者的好恶之岐却很是悬殊,对汉学的喜爱远大于西学。
夏目漱石对中国文学如此喜爱,且又造诣颇深,他的小说融合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就不足为奇了。他的非人情小说《草枕》就是在这深厚的汉学修养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对他作品中的中国文学元素进行考察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以及他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
二
夏目漱石的《草枕》不仅大量地引用、化用、临摹中国文学典籍,还带有不少陶渊明的影子。夏目借用这些中国文学元素或为阐述自己的思想倾向,或为营造小说的氛围,中日文学巧妙融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们也可以从其中看出夏目的非人情思想与中国的道家、禅宗思想的融合。
(一)引用
《草枕》中有不少直接引用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成分,多是诗词文赋佛语,并且其引用的含义也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含义相仿。例如:
うれしい事に東洋の詩歌(しいか)はそこを解脱(げだつ)したのがある。採菊(きくをとる)東籬下(とうりのもと)、悠然(ゆうぜんとして)見南山(なんざんをみる)。ただそれぎりの裏(うち)に暑苦しい世の中をまるで忘れた光景が出てくる。
译文:且喜东洋诗歌中有解脱尘世的作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在这两句中,就出现浑忘浊世的光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取自东晋陶渊明的诗作《饮酒》(其五),夏目对陶渊明十分喜爱,处世上也有些许陶渊明的影子。他也曾因不满大城市工作环境的世俗而辞职到小城市任职,这一经历与陶潜的归隐颇像。并且《草枕》这部非人情小说的设置情节就是主人公为暂时地逃离喧嚣的都市而来到了偏远的人烟稀少的古井温泉,摆脱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纷争和利害关系。夏目在文章的开头借陶渊明的这两句诗既是恰当的又同时表达了主人公带有的道家意味的超功利超社会的心境。小说中有多次提及陶渊明并引述陶渊明诗句,也大多表此意。陶渊明本身带有道家思想的特征,夏目对陶渊明十分推崇,这也与他对中国道教学说的接受不无关系。
又如夏目对王维禅诗《竹里馆》的引用:
独(ひとり)坐幽篁裏(ゆうこうのうちにざし)、 弾琴(きんをだんじて)復長嘯(またちょうしょうす)、深林(しんりん)人不知(ひとしらず)、明月来(めいげつきたりて)相照(あいてらす)。
《草枕》中的主人公认为“非人情”的典范之作是王维的《竹里馆》。对于王维,国内众多学者均认为王维的诗歌以善于展示佛意和禅宗见长,习惯用“空”字描述自然景物借以表达禅宗的万事皆“空”的思想。如果最能体现主人公所说的“俗念を放棄して、塵界と人情を離れた”(放弃俗念,远离尘世和人情)也就是非人情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