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在地域文明交流中影响刍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渤海国在地域文明交流中影响刍议

渤海国在地域文明交流中影响刍议   [摘 要] 渤海国存在于隋唐时期,与辉煌的中原文明相似,也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在与域外的交往中,渤海国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他文明,也促进了文明的融合。本文从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入手,探讨他们交流的基础、交流的主要议题、以及交流理念等问题,以此说明渤海国在地域文明交流中的贡献。   [关键词] 渤海国;日本;主要议题;交流方式   【中图分类号】 K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65-2   公元614年,在中国东北崛起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它雄踞于这片白山黑水两个多世纪,以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向后人证明它的存在、它的辉煌。而“海东盛国”的称呼,无疑是对它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肯定。本文拟从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入手,了解双方交流的基础、主要议题以及交流方式等问题,以此来探讨渤海国文明对区域文明的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一、渤海国与日本交流的基础   今天,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日本国的前身为“大和”,公元前42年,日本最高统治者将他建国的地方称为“和”或“大和”。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以“大和”为名。直到公元六七世纪时,日本才被称为“日本”,而这个称呼仅比渤海国早半个世纪。对中国而言,这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在隋朝之前基本被称作“倭国”。直到公元645年,为了统一日本,加强中央集权,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取日出意,正式改国名为“日本国”。经过改革,天皇掌握了国家大权,基本确立了天皇的集权统治,日本也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在渤海国初期,正值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日本的奈良时代,始于公元710年,日本将都城迁至奈良。此时,渤海国正是大祚荣当政。直到公元794年,日本都城迁到平安京,标志着奈良时代的结束和平安时代的开始。但是此时日本最高统治者天皇的权力再次旁落,掌握实权的官僚集团极端腐化堕落,由政治动荡而起的社会动荡愈演愈烈。在逐渐掌握实权的官僚集团中,以藤原氏为首的???治集团于公元858年正式掌权,日本武士阶层也自此崛起,武士精神也在历史的传承中愈演愈浓。   渤海国与日本进行政治上的交往源于其早期政治发展和疆域拓展的需要。当时,正时渤海国第二任国王大武艺在位时期,虽然在第一代王大祚荣时期,渤海国就成为依附于唐的地方性政权,但实际上,渤海国的内政外交方略十分灵活,总的来说,包括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或地方性政权在与周边以及中央王朝的关系上都始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渤海国大武艺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逐渐与强大的中原王朝唐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渤海国西面的突厥人虽然与强大的唐帝国战争不断,但唐的胜局基本已定;北部的黑水??跨越渤海政权与唐王朝关系日益密切;南部的新罗也跨越渤海国与唐交好。渤海国新罗国和西部的另外一个政权契丹世代为仇,与他们的联合根本没有可能。事实上,渤海国一直在双方边境陈重兵,时刻防范。某种程度上为了保障政权能够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在几乎被孤立的情况下,渤海国寻找外部力量组成联盟。经过权衡,渤海国最终将目标确定在与新罗关系紧张、与唐朝敌友关系不明的日本。   就日本方面来看,由于孤身于海上,但又与朝鲜半岛、???国接近,日本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防范新罗的进攻,所以与渤海国的联合也是日本的需要。双方安全以及政治发展的共同需要,使得他们保持了长达两百年(公元727年至公元919年)的友好关系。   二、 渤海国与日本交往主要议题   渤海国与日本交好的两个世纪中,双方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保持了始终的和平关系。从渤海国使者第一次到访日本,到最后一次出访,一共有34次之多。在34次访问中,每次的使团规模都在22人之上,根据史料记载最多一次有359人。确切的记载是771年,以壹万福为首的325人共计17艘的船队。根据平均每艘船乘坐20人计算,其船长在20米、宽7米左右,总吨位可以达到一百吨。后期渤海国的造船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船的总吨位至少增长一倍。   除了史料记载外,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还有遗址、遗迹为证。例如在金泽市户泽町、奈良和福井县敦贺市等地的遗址;又如存在于今天石川县羽咋郡富来町福浦港平台刻有“史迹。福良津,渤海使节来航之泊”的巨石,中间有文字来源的说明,旁边还有艳羡福良津的徘句。   (一)水陆行走路线。那么双方的交往所走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从渤海国通往日本,需要走陆路和水路。陆路有两百多公里,水路约九百公里。陆路的出海口在今天俄罗斯渡谢特湾的毛口崴,从上京(今黑龙江宁安渤海镇)出发,顺马连河而下,穿哈尔巴岭,溯嘎呀河到图们江,达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八连城)。向南走15公里,到长岭子山口。越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