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张大中从一个刷煤气灶小贩赚到36亿.docVIP

创业故事-张大中从一个刷煤气灶小贩赚到36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故事-张大中从一个刷煤气灶小贩赚到36亿

张大中从一个刷煤气灶小贩赚到36亿 发布时间:2009-07-03 10:34:10?? 阅读:20?次 大中公司始建于1982年,几年后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音响设备制造厂。1989年,正式注册为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 刷煤气灶的小贩,到升价几十亿的资本家,平民商人张大中的发家史里写满了他的努力。 张大中认为,卖掉大中从外部条件看,是家电连锁进入了整合期,区域性家电连锁的发展前景堪忧,“不能等到企业经营得狼狈了才卖。”他决定退出了,但必须风风光光。他在去年底挑了个最好的时机,把2亿元固定资产的大中电器卖到了36亿元。与之相周旋的是,家电业的大佬们——黄光裕、张近东、陈晓,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但他们都没能从他身上获得多一分的好处。 他坐在北京西郊的青清商厦3层办公室里,开始了新的事业。这里曾是大中电器的总指挥部,现在变成了大中投资公司。 刷煤气灶的小贩 1980年8月里的一个周日,北京市甘家口国家经贸委的住宅楼下,有一个小贩背着个军绿色的破包,举着个牌子,顶着烈日蹿来蹿去,牌子上书几个大字——“刷煤气灶”,还有一个副标题,以稍小一号的字写着:“八毛钱一个!”破包里装着他生财的瓶瓶罐罐,里面装着烧碱、清漆、银粉以及一块大抹布。 1980年的中国还没开始执行双休日,每周只休息周日一天。街上的小贩还很少见,也没有任何塞在住宅区里的小广告。在一个国企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当时许多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个刷煤气灶的小贩衣着挺干净,背着一个“装备”齐全的小包。楼上的一位大妈朝他招招手,“上来吧。”张大中以500块钱启动的第一单生意开工了。 那时,北京的普通家庭还没用上燃气具,家家户户都是一个土夯的煤气灶台,日子一久,烟熏火燎就黑乎乎的,张老板打开背包,拿出抹布,先清理一遍灶台,然后给灶台抹上烧碱,用湿抹布哗哗地洗,再用清水把灶台表面清干净。清干净灶台只是第一步,重要的工序在后头,把清漆和银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好,再均匀地粉刷上去,才是这个活儿的核心所在。年轻小贩张大中在8月的酷暑中干得满头大汗,一天下来,刷完了10家。 迎着晚霞,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回家的路上,张老板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总共收入8块钱,但是使用的清漆、银粉跟烧碱就值六七块了,还落了一身的累。 于是,这成了张大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事家政服务业。从自信满满地进入,到疲累而狼狈地退出,张大中只赚得了一块多纯利以及够给自己和大哥家再刷两次煤气灶的烧碱、清漆和银粉,当然,大抹布也算赚的。 张大中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游手好闲而被迫当小贩的。恰恰相反,他有一份在当时看来挺不错的工作——在北京郊区的一个供销社当电工,那个供销社有3间北屋、20多名员工,卖着国家管制的油盐酱醋,月薪30块。“那种生活是,你坐在那里一眼就能看到自己50岁后的样子,掐指一算就能算出自己一辈子工资的工作,简直让人感到绝望。”张大中回忆。 张大中兄妹7个,排老三。父亲是旧时朝阳大学法律系肄业生,母亲是一个富商的独生女,“很漂亮、非常有想法”。父亲早年参加过革命,是共产党员,但是身体不好,早在文革前、张大中十几岁时就过世了,妈妈成了整个家庭的支柱。但是文革当中,妈妈上街贴了要求民主和自由的大字报,最终被定为“反革命罪”。 至今,张大中仍然保存着自己从档案馆中复印出来的当年“四人帮”给母亲的判决词。跟他母亲一批被判处死刑的有29人,每个人都有当时的检察院的三四行评语。别人的判决词是“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或者“仍很嚣张”,而到了他母亲那,却是“反革命气焰极其嚣张,而且嚣张到了极点”。她是一个到死也绝不低头的人。 张大中无疑遗传了这一倔强的性格。在跟国美谈判时,张大中跟黄光裕说:“你必须比苏宁高8个亿,否则我宁愿30亿元跟苏宁谈,也不跟你谈。”这种固执,对手不理解,身边的人也不理解,但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哪怕后果很糟糕。” 但对张大中的事业真正起到帮助的,还是这种不安分的基因。 1979年开始,国家开始拨乱反正,但是当时要求平反的人很多,政府的平反时间更多取决于受害人家属的上访激烈程度。张大中的大哥、二哥都是踏实安分的人,大哥当时已经分到外地工作,供养弟弟妹妹们生活。他瞒着大哥,拿着材料到处上访,市委、中央都跑遍了,“在大哥眼里我这是典型的给组织添麻烦,一直到平反的补偿彻底发下来,我才告诉大哥。”张大中回忆道。1980年,落实政策,政府补偿了张家7000元,兄妹7个,每人1000元。 面对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1000块,张大中陷入了沉思——用这笔钱干什么?跟兄妹们一样拿去买电视机、买大衣柜?那是绝对不行的,不能糟践了!尽管他没有想得很具体到底用来干什么,但是一定要拿这笔钱“干点什么”的念头非常清晰。 这一年,张大中31岁,刚刚插队回城,并在同学的介绍下有了对象,1000块钱被他一分为二,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