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门诊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结果采用SPSSll.5软件统计处理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面部痤疮面积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一个疗程后疗效评价针灸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针灸治疗组面部痤疮面积与中药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灸治疗痤疮的疗效优于中药组,且见效快,作用持久,廉价。
【关键词】痤疮;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68-02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青春发育期患病率可达70%一80%,传统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来风热,侵袭肺卫,饮食不节,情致不畅及妇女冲任不调所致,西医学认为本病由内分泌失调,体内雄性激素水平??,皮脂溢出,机体免疫反应,痤疮丙酸杆菌刺激等导致。
1临床资料
1.1观察人群:
患者共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3一48岁,均来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针灸科门诊,随机分为针灸外治法的治疗组和中药内服法的对照组。
1.2观察目的:
看患者皮损的改变比较两组治疗痤疮的效果。
1.3诊断标准: (1)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疙,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
(2)多发于青春期,好发部位为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3)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受外邪等诱发;
(4)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
(5)妇女多可伴有月经不调。
1.4入选标准:
a.年龄在13~48岁之间,男女不限。
b.治疗前1周未行其他治疗,治疗间停止使用外院与本疾病有关的内服、外用药物。
c.自愿遵循本治疗方案,并坚持复诊治疗。
1.5排除标准:
a.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b.服药过敏或不适,或不能接受针灸治疗。
c.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疤痕体质.
d.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痊疮及药物引起的痤疮。
1.6剔除标准:
a.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坚持治疗者。b.在治疗过程中,自行使用对本病影响较大的药物。c.治疗中自行退出者。
2观察方法
2.1填写痤疮临床观察表,复诊时填写复诊记录:
针灸组复诊三次填写一次复诊记录,中药组每次复诊均填写复诊记录。
2.2针灸治疗组:
辨证分型 针灸治疗痤疮共分为四型[1]。肺经风热型表现为丘疹较小色红,或有痒痛,可伴有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肺胃积热型表现为丘疹偏大色红,可见脓包,并伴有口干口苦、食多、大便干燥.若无大便干燥即为肺胃热盛型,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脾虚痰瘀型可见丘疹色暗红,偏大,底盘较大,无疼痛,并可见结节、囊肿及疤痕,舌质偏暗,苔厚腻,脉弦滑。脾虚湿蕴型可见丘疹较小,为皮肤正常颜色,状如米粒,无痛痒,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若湿盛郁久化热则表现为丘疹色红,皮肤颜色潮红,并伴有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薄黄。
针刺取穴[2] 主穴:中脘、气海、天枢(双)、太冲(双)、合谷(双)及皮损局部穴位。辩证配穴:肺经风热:双:曲池、鱼际、尺泽;肺胃积热:双:内庭,热象明显者以大椎点刺留罐放血;
脾虚痰瘀:双:脾俞、肝俞;脾虚湿蕴:双:脾俞、胃俞、肾俞、阴陵泉.
针刺方法 患者卧位,以75%的酒精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面部用1寸毫针,胸腹及四肢用1.5寸毫针,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补泻,有酸麻胀感后留针20分钟,一周治疗三次。热象明显者予大椎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罐后留罐20分钟左右。
中药对照组 肺经风热型批杷清肺饮加减,大便干燥加大黄;伴口渴喜饮加生石膏、天花粉;肺胃积热型茵陈篙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伴腹胀,舌苔厚腻加生山碴、鸡内金、积实,脓疙较多加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双花;痰湿瘀阻型丹桅逍遥散加减;脾虚湿蕴型二陈汤加减,伴囊肿脓者,加穿山甲、皂刺;伴结节、囊肿难消者,加三棱、获术、夏枯草、皂刺。
服法 砂锅浸泡每付药1小时,武火开后文火煎约20分钟,早晚每次服100ml,连服三周。
疗程 针灸治疗组一周三次,九次为一疗程,中药对照组一周治疗一次,每次带药7剂,三次为一疗程,两组每个疗程均为三周,一个疗程后即做疗效对比。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的疗效评价方法:治愈:皮损消退≥95%,或仅有少许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70%,有效:皮损消退≥50%,无效:皮损消退0.05,无统计学差异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