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病理性形态学改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细胞病理性形态学改变

血细胞病理性形态学改变 外周血涂片检查步骤: 1.肉眼观察:涂片面膜大小、厚薄是否适中,染色好坏。 2.低倍镜观察全貌: (1)涂片及染色是否合适;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胞镜检区域。 3.油镜观察:进行WBC分类比值,观察细胞形态、有无巨大或异常细胞。 4. 白细胞分类计数:血中主要两大比例的中性成熟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及其他小比例细胞是否属正常范围及形态有无异常。 5. 注意片尾端有无巨大或出现不成熟或异常细胞(如中晚幼粒、中晚幼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肿瘤细胞等). 6. 红细胞形态(群体、个体)、排列(重叠、缗钱状.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聚集性 ●中性粒细胞分叶分化程度, ○被认为从干细胞至粒细胞生成是否正常及与粒细胞年龄相关;如核分叶不良,Pelger-huet现象; ○核仅一叶或二叶,其百分率增加时谓之“左移”,反之,多数细胞四叶以上谓之右移, ○一般认为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分叶情况: --4叶者为 15~25% 3叶者为 40~50% --2叶者为 20~40% 1叶者为 5% --5叶以上者提示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右移现象:-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患,并可以5叶与4叶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简单实用的分叶指数: 分叶指数 =5叶/4叶 100% 正常核分叶指数:0~17% ○左移现象-见于感染、败血症、出血、小儿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中性粒细胞毒性颗粒及空泡改变:中性粒细胞由于受到外来刺激(包括感染及应激反应)引起颗粒变性,粗大着色深染及浆内空泡等病理性改变。上述改变及白细胞数增多和出现幼稚及原始细胞则为类白血病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 ○过敏性疾病: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食物及药物过敏、血清 病、荨麻疹、枯燥热等。 ○寄生虫病:常见于血丝虫、钩虫、包囊虫、肺吸虫、蛔虫、吕弗氏(Lofllers)综合征、 ○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牛皮癣、疟疾、疥、感染、猩红热早期等。 ○血液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CML、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占10%病例)、嗜酸性肉芽肿、家族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甲状腺癌及播散性结缔组织病。 ○与化学药物有关:镍(致皮肤炎)、青霉素、PAS、苯、呋喃妥因、磺胺等。 5 嗜碱性粒细胞: ●在正常人血液中为数甚少,该细胞嗜碱性颗粒含大量组织胺及肝素类物质: ●临床上主要因骨髓增殖性疾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CGL、CGL嗜碱变、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M4EO、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何杰金淋巴瘤、溶血性贫血、肿瘤等, ●还可见于感染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硬化、结核病、流感、以及月经初潮等. 外周血内淋巴细胞可分为大、中、小淋巴细胞,其形态一般不难辩认。 ●由于各种因素刺激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常出现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肝炎、水痘、风疹、流感、结核病、药物过敏、慢性感染、放射病、应激状态及免疫异常等 ●异常淋巴细胞 ○形态学特点:其胞体增大,比正常淋巴大一倍以上,核染色质疏松、增多,胞浆丰富或不规则、有很强嗜碱性呈深兰色、不均匀不透明或有泡沫或深兰色、周边着色加深,可见嗜天青红颗粒或空泡。 ○董莱氏(Doney)分三型: Ⅰ型:最多见,胞体增大,核圆、卵圆或肾形,染色质疏松、粗糙,胞浆丰富、深染,有泡沫或空泡,偶有嗜天青颗粒,核/浆约1:1。 Ⅱ型:胞体较大,主要胞浆明显增多,且不规整(体如单核细胞),染色质较致密,不如Ⅰ型增多聚集,胞浆淡兰染,少数有嗜天青颗粒或少许空泡,核/浆为1:2。 Ⅲ型:少见,大致与Ⅰ型相似。可有核仁 外周血中恶性淋巴细胞见于下列疾病: ○原幼淋巴细胞-见于ALL CLL或淋巴瘤。 ○骨髓瘤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淋-浆细胞——见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毛细胞——见于毛细胞白血病 ○幼淋细胞(Prolympho Cytic Cell;PLC)属于幼淋细胞白血病(Prolymph Cytic Lenkemia;PLL)的病理性细胞,介于幼淋与成熟淋巴细胞之间的特殊幼淋细胞,具有成熟的核染色质与核仁并存的发育失衡的异相为最突出的特征 单核细胞增高异常: ○常见于细菌感染、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布氏杆菌病、菌痢或感染性疾病恢复期。 ○寄生虫病:疟疾、锥虫病、黑热病、阿米巴肝脓肿等。 ○恶性疾病: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MDS及恶性肿瘤。 2 观察RBC形态一般以外周血涂片较为可靠 正常红细胞为直径7.2~7.6mm,厚度2mm圆盘状,两面凹陷,中央较薄,着色较浅,在涂片中形态基本一致。在贫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