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常用辅料在复方中药制剂中阻湿性能比较
几种常用辅料在复方中药制剂中阻湿性能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几种常用辅料在复方中药制剂中的阻湿性能。
方法:该研究以吸湿率和其他吸湿特性参数为指标,以复方中药制剂1,2为模型药物,比较了7种辅料(糊精、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乳糖、乙基纤维素、甘露醇、HPMC)的阻湿性能。
结果:复方中药制剂1吸湿平衡时的吸湿率为62.54%,临界相对湿度为38%;复方中药制剂2吸湿平衡时的吸湿率为16.36%,临界相对湿度为53%;以复方中药制剂1,2为目标参照物加入各种阻湿剂后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吸湿率,在复方中药制剂1中,各辅料吸湿初速度由小到大次序为糊精[1]。具有阻湿作用的辅料能够降低该类制剂的吸湿量,是复方中药制剂的主要辅料,这些辅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本试验以黄芪为主药的浸膏类制剂复方中药制剂1和以中药材原粉为原料的复方中药制剂2为模型药物,就复方中药制剂中几种常用辅料的阻湿性能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1 材料
98-1-B电子调温电热套(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F204A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京通仪器厂);FW135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分样药筛(浙江省上虞市纱筛厂);BSA224S-CW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氯化钠(分析纯,北京化工厂);醋酸钾(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硫酸(分析纯,北京化工厂);糊精(批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羟丙甲纤维素(批号201011001,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乳糖(批号8511070614,美国ISP);甘露醇(批号0904135,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微晶纤维素(批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磷酸氢钙(批北京凤礼精求商贸责任有限公司);乙基纤维素(批号10·78,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复方中药制剂1,2(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中药吸湿性的测定
2.1.1 复方中药吸湿性的考察 将底部盛有过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干燥器在25 ℃放置48 h,使其内部相对湿度恒定在75.28%。精密称取复方中药制剂1,2,分别平铺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厚约2 mm[2],精密称重,记录数据。开盖置于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中(25 ℃,相对湿度75%)吸湿,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并将称量瓶盖盖严,精密称重。平行做3份,以时间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复方中药制剂1,2的吸湿时间曲线。按下列公式计算吸湿率。复方中药制剂1,2的吸湿曲线见图1。
由图1可知,复方中药在吸湿初始阶段吸湿率随着时间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复方中药制剂1在吸湿100 h后,复方中药制剂2在吸湿24 h后,吸湿率呈缓慢增长状态,至一定时间吸湿不再增长达到吸湿平衡。
2.1.2 复方中药吸湿曲线的二项式回归拟合[3] 复方中药吸湿时间曲线与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a2+bt+c。对上述吸湿方程(1)进行一阶求导得到吸湿速度方程(2),t=0时可得吸湿初速度r0=b。再对上述吸湿方程(2)进行一阶求导得到吸湿加速度方程(3),进而可知吸湿加速度r′。
(1)式为吸湿方程,(2)式为吸湿速度方程,(3)式为吸湿加速度方程,式中w为吸湿率,r为吸湿速度,r′为吸湿加速度,拟合结果见图2。
由上图中吸湿方程得出,复方中药1吸湿初速度v0=0.322 g·h-1,吸湿加速度v′=-0.0018 g·h-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178.89 h,平衡时的吸湿率为62.54%;复方中药2吸湿初速度为v0=0.412 g·h-1,吸湿加速度v′=-0.007 g·h-2,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68 h,平衡时的吸湿率为16.36%。其中吸湿加速度呈负值表明吸湿变化过程为减速过程。
2.1.3 复方中药等温吸湿曲线的绘制及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精密称取复方中药1,2分别平摊于称量瓶中,厚约2 mm,精密称重,记录数据。
开盖置于干燥器中12 h以上脱湿平衡。开盖置于相同温度25 ℃,相对湿度分别为22.45%,32%,42%,58%,65%,72%,88%,100%的恒温恒湿箱中吸湿96 h达到平衡,取出并将称量瓶盖盖严,精密称重并计算吸湿率。平行3份,以相对湿度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复方中药1,2的等温吸湿线,并且在拐点作两切线,以切线焦点对应的相对湿度为CRH,见图3,4。 由上图可知,复方中药的CRH为38%,即当湿度大于38%时,复方中药的吸湿量将急剧增加。
由上图可知,复方中药的CRH为53%,即当湿度大于53%时,复方中药的吸湿量将急剧增加。
2.2 辅料阻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