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灵感说发展与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西方灵感说发展与演变

浅析西方灵感说发展与演变   [摘要]“灵感”一词最初产生于希腊,在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的基础上,由柏拉图进一步理论化,后经西方不少文论家进行不断论述与探索,形成了灵感说理论,对后世文艺创作理论影响极深。灵感说的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柏拉图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这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又各自发展。   [关键词]灵感说;柏拉图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6-0074-03   “灵感”一词最初源于希腊,柏拉图在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阐释的基础上,将灵感说系统化、理论化,应用到文艺创作中。柏拉图在其著作《文艺对话集·伊安篇》中论述了对灵感的见解,基本延续了古希腊时期这一词的本义:“神灵附体”、“迷狂”。他认为诗人的创作是神灵附体,诗人就是神的代言人,虽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神秘色彩,但却肯定了灵感对文艺创作的作用。他的灵感论对中世纪神学理论、浪漫主义时期的文论以及现代派理论都有很深的影响,后世的灵感说在对历史的继承与创新中前进。   一、柏拉图主义时期的“神灵附体迷狂”说   柏拉图认为,灵感是神灵赐予人的,是文艺创作不可或缺的,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靠的是神赐予的灵感而不是技艺。从思想来源上说,柏拉图的灵感说深受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的影响,在后人整理的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中,他曾说:“没有一个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一个大诗人。”“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①苏格拉底认为:“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他们就像那种占卦或卜课的人似的,说了许多很好的东西,但并不懂得他们究竟是什么意思。”②柏拉图在前辈的基础上对灵感进行理论化,对灵感的解释包括三方面:灵感的来源、灵感的显现、灵感的获得。   柏拉图认为,灵感来自于神灵,即“神灵附体”、“神灵凭附”,这在《伊安篇》中有详细的描述。伊安是希腊的诵诗人,善于朗诵《荷马史诗》,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口吻问他为什么只善于朗诵荷马的诗,伊安说他在这一技艺上下过功夫。柏??图就抓住技艺进行论述,他告诉伊安:“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像我已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像欧里庇德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赫刺克勒斯石。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像那些磁石一样,能吸引其他铁环。有时你看到许多个铁环互相吸引着,挂成一条长锁链,这些全从一块磁石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像这块磁石,他首先给人以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旁人接上它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作他们的优秀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③   由此可见,柏拉图试图以神力来解释文艺创作,认为诗人是神的代言,诵诗人是诗人的代言。   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对灵感迷狂做出解释,他认为迷狂是一件美事,是由神灵感召的,并把它叫作“迷狂术”。柏拉图把诗歌创作的灵感表现叫作诗性的迷狂:“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露于各种诗歌,颂赞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垂为后世的教训。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关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他的神志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④   这里诗性的迷狂仍然带有客观唯心的神秘色彩,把这种迷狂归到神附,忽视了理智在文学思维中的作用,但柏拉图注意到了诗歌创作的情感表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在文学创作中,作者的确会陷入情感中,表现出兴奋甚至欣喜若狂的疯狂状态。柏拉图看到了文学创作活动的这一特点,对后世文学理论具有很大贡献。   诗人是如何从神那里获得灵感呢?灵感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柏拉图在《斐德若篇》中提到了“灵魂回忆说”,认为灵魂是“自动的、纯真的、不朽的”东西,它常住在神界,附体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它永可保持这种状态,那它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他不顺遂神或是由于不幸,受着昏沉与罪恶的拖累,它就沉重起来,终将失去羽翼而沉到地上。如果它对于真理见的最多,它就附到一个人的种子,这个人注定成为一个爱智慧者、爱美者、或是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⑤“这样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此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⑥   这也就是神灵凭附,通过灵魂回忆的灵感的获得过程。灵感的获得虽有尘世美的诱惑,但主要是通过对上界真善美的回忆,引发人们的创作。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天才灵感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