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白不分”的灰色空间
“黑白不分”的灰色空间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上德之人(真正有道德的人)不强调道德,所以才算真正有道德。而下德之人(没有道德的人)强调道德,其实际上是没有达到德。上德之人顺其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之人强调作为而无以能为。
老子这段话,实际上就是说:“最大德性的人根本就没有德与不德的概念,就像他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的那样,道是是无法言说的,而德同样是无法言说的。如果道德一旦有了标准,有了名,那就将下入凡夫俗子的分别之中。
世间的一切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往往很多旧灰色的。然而我们的道德教育往往是让孩子分黑白。事实上许多黑白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却怎么去让孩子们去分清黑白。况且又何心分清黑白呢?道德是行出来的,不是分别出来的。这种忠妹黑的二分的历史道德观,一直扮演着一个德的裁判官,似乎要为人间分好人与坏人的黑白两色。我是八十年代的小学生,九十年代的中学小时候常常被告知,某某晃好人还是坏人。一说到好人,好像这人连上茅房拉屎这项权利都应当取消,因为被告知好人即英雄,好人浑身都闪光芒似的几乎通体透亮,哪里还允许好人去茅房拉出那么肮脏的大小便来。甚至他美妙的爱情也变成了勾搭与苟合。
我不是有意要把好人说好成好人,坏人说成坏人。而是要说人性是复杂的,不是某个人生下来便是好人或者坏人,白色或黑色。然而我们往往不经意或刻意的这样告诉小孩。告诉他们,英雄的历史和历史的英雄从来就是统一的,英雄之所以成了英雄,因其从小便怎样,所以后来才这样。坏从之所以是坏人,是因为坏人从来就怎样,所以后来便怎样。
例如“大汉奸”汪精卫,他的逻辑便不是如上这般。他早年起名精卫,是立志像“精卫填海”一样拯救这个苦难的家。而他曾追随孙中山搞革命,因谋刺满清摄正王而下狱。这个罪在当时是要杀头的,但他还能面对死亡,从容以对,且赋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要是遇到常人,早吓破了胆。这事关生死,这份从容岂是伪装得出来的?而且这首诗慷慨激昂,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哪里像坏人写的。这么个人,本应成为大英雄大豪杰的。一念之差,与日本人议和,声称搞“曲线救国”,由于得不到国民与当局“理解,而以此被指为汉奸。由此看来,汪精卫这样的“大坏蛋”,也不尽得是通体皆黑的,最多也就是深灰色的(接近黑色有点白色的)。
当我们说到好人、英雄,往往振振有词。比如说,小学课本里的“王二小”,一个十岁左右的农村孩子,他懂什么呀?革命?共产党?国家?民族?马克思主义?他懂得了吗?好像王二小是为了某种崇高的信念,慷慨就义一般。还有刘胡兰的慷慨陈词:“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十五岁的孩子,按说也没有到入党年龄,怎么竟成了共产党员了。日本仍(不记得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反动派)杀死了中国的孩子,是够狠的。我们“应当让孩子记住这些仇恨”。但不能因为孩子(受害者)被杀死了,便成了英雄了。不要孩子不懂那些巨大的信念,就连为了某种信念死的人,也未必是英雄。鲁迅先生就比较清楚知道这一点。他的学生死了,为了某种信念死了,他悲痛、谴责。但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学生高举成英雄。
美籍中国史学权威专家魏斐德曾在其名著《上海烈士》中指出:孤岛时期的上海有不少业余特工,他们平时都是商铺经营者,文员或其它职业者。由于生计困难,经党受雇去杀人。假如事情败露被捕,说不定就成了烈士。托洛斯基曾有过“职业革命家”这种说法,意思是,有些人革命是为了生计,而不是为了理想。革命成功了,便成了英雄,如果他死了也极有可能被追认为英雄。这样的英雄,后来会成为“白”的正面教材,去教化我们的后人。
我们先且不说这种黑白分明的人性二无论是否合理,就说这样的二无分法造成的灾难。
二战期间,据苏军总参谋部的材料,苏军战俘多达405.9万人,其中82%是在战争初期,是苏军在毫无准备、没有接到任何上级指令下被俘的。德国法西斯的突然进攻,连苏军最高统帅部都没有做好打仗准备。几百万人就已经做了敌人的俘虏,这责任本应该由最高决策者负责。但无情的命运将苦难加到了他们头上。战争胜利了,他们在离开九死一生的战俘营后,迎接他们的是“人民的审判和惩罚”。当时一个被俘的苏军回到祖国后,除了自己要被打入另册,并判刑5-10年,甚至10年以上,而且其成年亲属也要受到监禁两年的惩处,并会被视为敌属。
如果我们仔细算算,就会发现,405.9万人及其亲属,那这个数字怎么也不低于2000万哪。在当时,是苏联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十分之一的人因“战俘罪”受到“合法”的惩罚和歧视。对于一个国家那是一个多大的灾难哪!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
苏联军队向来以善战著称,他们有一句言:“敌人不投降,。就消灭他!”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投降的事,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说:“苏联军队中没有人会当俘虏。”然而,残酷的战争打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