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刈禾女》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刈禾女》赏析

《孤独刈禾女》赏析   摘 要:《孤独的刈禾女》是英国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诗中“淡”景“浓”情、 “实”景“虚”情、“静”景“动”情给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运用各诗节情绪主基调的跌宕起伏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本文亦对该诗按照传统的七言形式进行翻译尝试。   关键词:《孤独的刈禾女》;欣赏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湖畔诗人”的领袖,英国的桂冠诗人。诗歌《孤独的刈禾女》是诗人1805年的作品。据说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朋友Thomas Wilkinson对苏格兰游历记述:“从一位独自刈禾女子身边走过:她一边弯腰收割,一边用克尔特语歌唱;那是我听过的人类最甜美的声音;她的歌声温柔而又忧伤,非常动听,并且久久在我心中萦回。”。也许就是诗人1803年游历苏格兰曾经亲眼所见的常景。然而,就是这样的常景成就了《孤独的刈禾女》这一不朽的杰作。1807年发表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每一次重读这首小诗,就像重游那充满歌声的山谷、重逢那劳作歌咏的少女,总有不同的感受。笔者以为产生这一效果主要原因是这首诗在笔墨上“淡”景“浓”情、 在手段上“实”景“虚”情、景“静”而情“动”给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还运用各诗节情绪主基调的跌宕起伏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首先,让我们再一次随着诗行走进那无数人追寻的山谷。全诗共分为四节,每节八行:   第一节:“看”!似乎不意间看到眼前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要指引我们的视线:远处峡谷中的田野上,一位苏格兰高地少女孤身一人在刈禾,一边劳作一边歌唱。 “停下脚步或悄悄过去”,诗人命令道,是怕我们惊扰了刈禾的少女,破坏了这绝美情景;少女独自刈禾,唱着忧伤的歌。“听”,深深地峡谷荡漾着少女的歌声。   第二节:这歌声使诗人浮想联翩:疲惫阿拉伯沙漠的旅者在林荫甘泉处憩息,夜莺悦耳的歌声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可是夜莺的歌声不曾如少女歌声美妙;春天杜娟的鸣叫,惊醒了希伯里德司群岛的海水,然而杜娟啼血之鸣,哪有刈禾女歌声动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度闻。”   第三节:少女唱的什么使她的歌声如此娓娓不断?诗人猜测:这朴实的歌儿是久远不幸的往事?古时的战争?今天的日常琐事?或者是命中曾经的也许还会再来的苦难?   第四节:诗人顿悟:无论少女唱的什么都无关紧要。她的歌声源源不断,那是她弯腰刈禾发自内心的歌。诗人驻足静听;诗人拔足登山而去,歌声还在耳边鸣响。即使歌声在耳边消逝,却在心中久久回荡。   纵观全诗我们发现该诗描写客观的“景”少而主观的“情”多,全诗只有一个非常简单朴实的景――刈禾女在山谷孤身独唱。其他皆是情或者说是对实景的意象:刈禾女的孤独、对歌声的忧伤感觉、对歌声的比喻、沙漠的夜莺、春天的杜娟、久远不幸的往事、古时的战争、日常琐事、命中苦难、歌声久驻诗人心中等等。甚至可以说看景听歌的诗人也是情的一部分,因为他是见景生情才以诗抒情,无情何以有诗和诗人。景越简朴,情越多彩,千万个读诗人有千万种情,千万次的读诗也有千万次的感悟。这就是《孤独的刈禾女》“淡”景“浓”情。   再者,诗中的景是相对静止的不变的,只出现在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并且没有大的改变,还是那只身独唱的少女。而因景而生的情则是不受羁绊海阔天空。在第二诗节中,诗人的想象从眼前的山谷突然飞向阿拉伯的沙漠和遥远的海岛,从眼前的秋天飞向初春,跨越时空,豪放不羁。这些都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任我们的想象遨游。   还有,诗中景是实景常景,而情却是“虚”情。 所谓“虚”情是说诗人在描述自己对景的主观感受时,有时隐藏了深层的真实的感受而展示出表层的“虚”情,模糊读者的视觉听觉,使读者产生疑问或不认同,继而激发读者自己的情。刈禾女在山谷孤身独唱这一实景有如一颗小贝壳静卧在清澈的水底自鸣自唱,读者本来可以看清听清的。但是这种清晰会使这一实景索然无味了。诗人不要我们看清听清。   其一,诗人将刈禾女安置在远处的谷中,让我们只能听到曲调,距离使我们听不清歌词。在诗人的耳朵里,那曲调是忧伤的(melancholy),而且诗人还在第三诗节对歌曲的内容进行了猜测,都是些忧愁苦难,如“不幸unhappy、痛苦pain 、失去loss、忧愁sorrow”,似乎刈禾女的歌和诗人的诗歌的情绪主基调就是忧伤。可是曲调的意义是可以因听者心境而异的,看景人也可以对同一实景有千姿百态的情绪反应。遵从实景还是遵从诗人还是遵从自己的情绪诗歌并没有设置任何的桎梏。忧喜还在读诗人一念之间。   其二,从画面上看,我们看到刈禾女的形单影只,深处山谷。《孤独的刈禾女》中除诗歌的题目外还有四次用到了表示刈禾女“孤独”的词语以加强孤独的意念:single、solitary、by herself 和alone。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