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味道讲诉历史烧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味道讲诉历史烧饼

用味道讲诉历史烧饼   徜徉在周村古大街,令人蓦然产生穿梭时空的感觉,仿佛走进一部老电影里。大街由一色青条石铺砌,随意抬头,触目皆是青砖黛瓦,雕梁串架,镂空窗花,一排排大红灯笼映照出“旱码头”今昔的繁华。街头自始至终弥漫着一股香味,像周村的历史一样淳厚,那是周村特有的味道。   循香索源,一种颜色鲜黄的饼食呈现在眼前,它形如满月,薄似秋叶,正面粘满芝麻,背面酥孔罗列。轻咬一口,又酥又脆,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若有饼面掉在地上,瞬间裂成碎片,犹如玉碎珠散。这种饼食名叫周村烧饼,虽产于周村,但早已闻名全国。   尝一口历史的味道   在周村古大街,有一处景点常年游人如织,它就是位于古大街尽头的周村烧饼博物馆。烧饼也有博物馆?乍听之下,让人感觉十分好奇。博物馆的门脸古色古香,与周围建筑的整体风格浑然一体。走进去,在声光电的烘托下,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以前周村人家家户户砌炉烤饼的岁月,斗盆、延盘、簸箕、晃斗等一件件古朴的制饼器具,墙上一幅幅泛黄的历史图片,还有以前周村人制作烧饼的一处处复原场景,无一不在生动形象地讲述着周村烧饼的深厚历史。   周村自古商业发达,在明清时期达到繁荣,出现“商贾云集,天下货物聚焉”的盛况,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随商贾而来的不仅有天下的奇珍异货,还有各地的饮食习俗。早在汉代,就有贩卖胡饼的商贩来到周村。胡饼很厚,形如圆鼓,两面粘有芝麻,当地的饼店师傅结合焦饼的做法加以改进,烤出酥脆可口的大酥烧饼。“不过,大酥烧饼还不是今天的周村烧饼,只是它的雏形。”讲解员说完把我们带到一处人物雕像面前,“周村烧饼的出现,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郭云龙。”清光绪年间,郭云龙来到周村当烧饼学徒,艺成之后在鱼店街开办了“聚合斋”烧饼铺。有一次,当地有名的巨商孟洛川请他喝茶,并拿出京城福顺老店制作的点心“面薄脆”请他品尝。这种薄薄的点心烤得微黄,吃起来比大酥烧饼更酥更脆。郭云龙受到启发,回家后开始试制更薄的大酥烧饼,最后终于做出了薄、酥、香、脆的周村烧饼,“聚合斋”也成为制作周村??饼唯一的专业作坊,所做的烧饼多次被清朝皇室征为贡品,名满天下。   “你们看,这是胶济铁路开通后,旅客在周村站争相下车购买烧饼的情景。”在灯光的衬托下,20世纪初周村火车站的人物雕塑栩栩如生,似乎还能听到卖饼老人的吆喝声。从那时起,周村烧饼就借助铁路运输,销往全国。   博物馆负一层是烧饼现场制作间,一阵阵诱人的烤芝麻香不停地刺激着游人的味蕾。在通往制作间的扶梯两侧,贴满了百余张男女老少吃烧饼的照片,其中不乏外国人。他们吃着烧饼,洋溢着幸福微笑的瞬间,感染着每一个经过的人。   小烧饼有大乾坤   现场制作烧饼的全是清一色的女工,游客们亲切地称她们为“烧饼西施”。其中,有一位最受游客关注,她所在的窗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原来,她就是周村烧饼的第四代传人王春花。   从1989年进入原周村食品厂,到如今她已经做了20多年烧饼。“这是上辈子结下的缘分,这辈子就认准烧饼了。”言语中透着山东人特有的执著和爽朗。王春花介绍说,制作周村烧饼的原料并不复杂,主要有面粉、芝麻和糖,但对原料的要求极为苛刻。面粉、芝麻只能用当地丘陵地区生产的,周村位于鲁中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所产小麦和芝麻的蛋白质含量适中,做出的烧饼才能自然达到“薄、酥、香、脆”的要求。而糖也只能用广西蔗糖,因为“水分少、硬度大,甜度高”。制作周村烧饼要经过选料、混炼、分坯、制剂、延展、着麻、烘烤等十余道工序。“这些是剂子,”王春花指着案板上一排排桂圆大小的面团说,“以前靠人工做,现在也可以用机器做,但延展、着麻、烘烤等工序必须由人工完成。”   只见她麻利地拿起一个剂子放在延盘上,用手压扁,接着沾水抹在剂子表面,然后翻转,再用手压住剂子由内向外迅速旋转,整个身体都跟着动起来,就像跳舞一样。“延展就是把剂子加工成生饼,看起来动作简单,事实上没有一年以上的练习根本掌握不到要领。”话刚说完,一个生饼就加工好了,圆圆的,薄如蝉翼。接着,她把生饼从延盘上揭起,双手轻夹,让沾水的一面朝下,唰地一下在面前均匀铺着芝麻仁的晃斗内一蘸,又迅速揭起,啪地一下反托在右手背上,晃斗内留下一个美丽的圆形饼印。我们都以为她会借助工具把生饼放进烤炉,没想到她直接把右手伸了进去,然后手腕猛然发力把生饼向上抛出,没有着麻的一面稳稳地贴在了鏊子上。鏊子的温度超过200℃,稍有不慎就会把手烫伤,“用手贴饼是周村烧饼制作中的一项绝活,不仅要大胆,还要做到‘快’、‘准’。”当我们还在为刚才的一幕惊讶不已时,王春花已经开始加工下一个生饼,这一切对她来说早已驾轻就熟,自然而为。   俗话说:“烧饼好吃,炉火难为”,周村烧饼更是讲究“三分案子,七分火”。在以前,烤烧饼用的是锯末炉,如今已经换成远红外烘烤炉。生饼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