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语使用中常见问题和误区
引语使用中常见问题和误区
近些年,报纸、杂志为增强报道的吸引力,越来越重视使用引语。不过,在引语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值得探讨和注意。
引语必须保证“两个真实”
真实、准确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使用引语更要准确无误。有些记者在使用引语时,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歪曲原意,误导受众,引起采访对象不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引语必须真实,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采访对象确实说过被引用的话,二是采访对象说的是真话。不少报道恰在这“两个真实”上犯错误。
杜撰采访对象和引语的现象,在报刊上相当常见。一些记者为显示采访扎实、深入,喜欢虚构一些受访者,编造引语。还有的记者未经采访对象同意,为他们编造引语。一家杂志曾刊登过一篇对知名学者于丹的访谈,文中她说的话都是直接引语,于丹看到后非常惊讶,因为她并没有接受过这次采访。后来得知,记者曾给她发过采访提纲,但她没有接受,记者就收集与她有关的资料,编造了这篇访谈。
由于口误、记忆不准或者有意为之等原因,人们说话很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记者必须有把关意识,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有的记者不谨慎,认为人家说过的话就可以引用,结果使自己陷于被动。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南风窗》杂志2013年第18期刊发的《村官腐败透视》。文章开头写道:
“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在三门峡市西南方,距离市区90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里,村支书张大万(化名)笑嘻嘻地对市里来的驻村工作队员说。本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留守妻子竟然成为张支书的猎艳对象。
文章刊发后,网络大量转载,一时舆情沸腾。河南省三门峡市作出回应,请求作者提供查办案件线索,媒体则质疑张支书说话的真实性。后来,《南风窗》杂志发表致歉信,称该文存在采访不够深入、把关不严问题,将村支书私底下吹牛的话写入文章,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一事件值得所有编辑记者吸取教训。
防止“专家依赖症”
使用引语并非多多益善。有些报道,到处是“某某说”、“某某表示”、“某某指出”,好像除了引用别人的话,作者就无话可写。采写新闻,尤其是现场新闻,总要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不能只是“如是我闻”地抄录一堆话,却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新闻不仅要报道事实,很多时候还要解释、评析。由于专家言论具有权威性,记者经常要引用专家的说法。但是有些记者患上了“专家依赖症”,几乎言必称专家,以此来显示报道的高端、权威。甚至一些常识性的话,也要找专家来说。例如久旱之后下了一场春雨,记者写道:某某专家表示,这场雨对农作物生长有好处。让专家说这种尽人皆知的道理,未免大材小用。
有的记者,依赖专家却不尊重专家。他们不管专家对某个问题有没有研究,只是想让专家说几句,点缀一下报道。还有的记者,就想借专家之口来印证自己的结论,即使专家有不同观点,也不会被采用。结果,专家沦为花瓶。
当今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往往见仁见智,在引述受访者观点时,应尽量避免用“一致认为”这类绝对性的说法。有的报道引用专家的话,笼统地说“专家指出”。其实专家之间的观点可能有分歧,如果改为“有专家指出”,会更准确一些。
走出“直接引语崇拜”
引用别人的话有三种方式:直接引语、部分引语和转述。直接引语是不改变说话人的原话,直接用到报道中;部分引语是采用一部分原话,其他部分用作者的话来说;转述是把别人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来说。
在三种引语中,直接引语有较强的现场感和可信度。近些年,业界和学界很多专家也不断呼吁要重视使用直接引语。于是,大量使用直接引语成为一种风气。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不少报道,使用直接引语过多过滥。有些话分明很平常,甚至是套话、空话、官话,记者也要把它放在引号里。专家的话,里面有生僻的术语,记者却原话照录。总之,引号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凡事过犹不及,要重视直接引语,也要防止“直接引语崇拜”。使用直接引语时,行文的人称要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直接引语太多,人称转换频繁,会造成阅读困难和厌倦。使用直接引语要少而精,并与部分引述、转述交错使用,这样才能使报道多姿多彩。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用直接引语:第一,采访对象的话重要、精辟、生动、独特,使用直接引语,能够保持原汁原味,增加传播效果;第二,需要通过原话反映说话人的神态、心理、个性或环境时,适宜采用直接引语;第三,报道中有对话时,可以使用直接引语。如果没有上述必要,最好使用部分引语或者转述。
直接引语多数是口头语言,不太正式规范,引用时要注意是否妥当。比如,人们说话时会发生语法错误、逻辑混乱、意思含糊的情况,这时不宜直接引用,应该部分引用或转述,使表述规范、准确、明白。又如,方言俚语鲜活有趣,但引用时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