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罕见“三面间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殊罕见“三面间谍”

袁殊罕见“三面间谍”   在中国近现代情报斗争史上,袁殊是一位十分奇特的人物,他在抗战前后,周旋于国共两党及日伪势力之间,以多重身份,做过“三面间谍”,在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与汪伪以及中共几方面的秘密关系中,纵横捭阖,应用自如。他先后坐过国民党、汪精卫的大牢,解放后又曾被错误关押,历经生死磨难。但究其根底,他还是一名中共党员,曾为中共的情报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圻春县。少年时代随母到上海谋生,在极为艰难的逆境中,依靠半工半读,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北伐战争时期,一度投身于北伐军并加入了国民党。大革命失败后,在“狂飚社”当伙计。1929年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后因经济拮据,于1930年冬回国。   在日本,袁殊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回国后他曾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参加过上海左翼文艺活动。创办《文艺新闻》,经常发表带有“左倾”观点的作品,他还曾披露了国民党当局杀害“左联五烈士”等重大新闻。袁殊与当时上海左翼文化人冯雪峰、夏衍、楼适夷等都很熟悉,在上海文艺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袁殊在左翼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交际才能,很快引起了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注意。1931年10月,经中共情报负责人潘汉年的介绍,袁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共情报系统——中央特科的工作,当时他年仅20岁。从此,他与中共情报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党的情报工作的需要,根据党组织的指示,袁殊停写了带有“左倾”色彩的文章,封闭了《文艺新闻》,也不再与夏衍、楼适夷等激进文化友人来往,他渐渐有意从文坛上淡出,并在社会上造成他已消极隐退的印象。   1932年春,袁殊经表兄贾伯涛的牵线,利用与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社会局局长吴醒亚的同乡关系,成为吴的门客。吴醒亚是中统特务头目,他在中统组织内成立了以“湖北帮”为主的特工组织“干社”,袁殊被任命为情报股股长。这样,袁殊成功地进入了国民党特工组织。又经吴的介绍,成为“新声通信社”的记者,出入南京政府宣传部门,并结交了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成为朋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加强对日情报工作,袁殊有意识地加强了与岩井英一的联系。岩井英一是日本外务省在中国从事情报工作的资深特务,他把袁殊看做“在华亲日势力”分子。袁殊伪装得宜,与他建立了情报关系,开始接受其每月200元的津贴,成为“日本间谍”。当然,这一安排得到了中共党组织的批准。   1933年,袁殊一度与中央特科失去联系,转而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1935年,袁殊因“怪西人”事件而被国民党军统逮捕,并经叛徒指认暴露了身份,袁殊满足了他们追查并找来著名电影演员王莹(袁自述当时并不知道王是中共地下党员),并写份声明承认自己过去为中共工作,今后将“拥护蒋委员长抗日”的愿望,考虑到袁殊与吴醒亚的特殊关系,同时又怕开罪岩井英一,国民党特工机关以“思想文化罪”,判袁殊2年9个月的监禁,实际上袁殊在狱中只待了8个月就被释放了。出狱后,为转变角色,党组织同意他再度赴日本留学,成为早稻田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   1937年4月,袁殊从日本回国后又加入了“青帮”,拜在“青帮”   “大”字辈人物曹幼珊的门下,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这样一来,袁殊和中统吴醒亚、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帮会都有了联系,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情报人员。袁殊巧妙地利用这种多重身份,广开情报来源,为中共中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与此同时,他当然也在有选择地为中统和日方提供情报。1937年6月,潘汉年以“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主任”身份回到上海,袁殊在他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重大收获。   全面抗战爆发后,袁殊在从事情报工作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引起了国民党军统的注意。经“青红帮”大佬杜月笙的介绍,戴笠亲自出马访问袁殊,希望他为军统工作。袁殊将这一情况向潘汉年做了汇报后,潘汉年认为“机会难得,不可错过”。   于是,袁殊接受了戴笠的任命,再次变身成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的少将组长。   他一人具有中统、军统、日本、“青帮”和中共“五重身份”,是中国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   “八一三”淞沪战役期间,袁殊化装成日本学生越过战线到日军阵地侦察,他提供的重要情报使我方避免了重大的损失。上海沦陷后,袁殊奉中共与军统局之双重命令留沪工作,他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和汉奸,并得到了军统局的奖励。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炸毁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   为此,军统给袁殊记了大功。   1937年上海沦陷后,岩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个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组”,袁殊成为其中一员。当然,这事得到了军统与中共方面的同意。   为得到军统的信任,袁殊按照军统的部署,在上海积极开展了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