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叙事中“寻找”模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电影叙事中“寻找”模式

论电影叙事中“寻找”模式   [摘 要] 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的“寻找”模式主要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类为“寻物”;第二类为“寻人”;第三类为“寻踪”。在一路的寻找过程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在弱化或者强化,思想在升华或者沉沦,行为在调整或者逆转。寻找之初的主人公与寻找之后的主人公已经“判若两人”。有“离合”才有“寻找”,有“寻找”才有“悲欢”,因此,“寻找”模式适合展现“悲欢离合”。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寻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寻找”是叙事的重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 电影;叙事;“寻找模式”;三种类型   电影和小说、戏剧一样,都要讲故事,即“叙事”。不过,小说是在书本里讲,戏剧是在舞台上讲,而电影是在银幕上讲。不管在哪儿讲,毕竟它们都属于叙事艺术。[1]447-448法国文艺理论家乔治·普罗第概括了“三十六种戏剧模式”,其中第35种模式为“骨肉重逢”,主要的即观众所同情的人物为“寻觅者”,其他必要的人物为“寻得的人”[1]445。普罗第所说的“骨肉重逢”如果不仅仅局限在“骨肉”,而是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比如“旧物重逢”“老友重逢”“故地重逢”等,则就变成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经常上演的“寻找”模式。笔者认为,“寻找”模式主要可分三类:第一类为“寻物”;第二类为“寻人”;第三类为“寻踪”。   一、寻物类型   陆川导演的电影《寻枪》讲的是一个“寻找手枪”的故事。警察马山(姜文主演)丢失了一把“枪”,于是开始了“草木皆兵”的“寻找”过程。警察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枪不见了,影片的开头首先给故事一个展开的“动因”。“枪丢了必须要找”,影片的主体部分就是“怎样找”。“找的过程”是围绕着“由近及远”的原则扩展开来的,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就会从里向外层层推开一样。寻找的第一个阶段是“家里”,警察先是把儿子列为“被寻找的首要对象”,因为儿子喜欢枪。寻找的第二个阶段是“家外”,家中寻找无果后,警察开始到家外追寻枪的下落。警察回忆了可能接触到枪的可疑人选,送他回家的周小刚进入他的寻找视野。警察找到周小刚的家,没有看到周小刚,却发现十几年前的恋人李小萌。更令警察没有想到的是,李小萌被人用枪打死,而涉案的枪正是警察丢的枪。李小萌的突然出现与离奇被杀使“枪”变得更加危险。如果说,警察刚开始寻枪是出于“职业上的必然要求”,那么李小萌死后的寻枪就是“内心上的急切愿望”。经过缜密分析,警察推断出李小萌是被误杀,周小刚才是凶手要杀的真正目标。警察扮上了周小刚的穿戴招摇过市,果然“引枪出洞”,原来偷枪的是卖牛肉粉的刘结巴。周小刚制造的假酒致使刘结巴失去了亲人。刘结巴打算用民间的复仇方式击毙周小刚,为亲人讨回公道。经过两个阶段的寻找,“过程”结束,影片转到“结果”,警察马山面对苦苦寻找的枪,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就是把自己和刘结巴拷在了一起,迫使刘结巴开枪。最后一颗子弹击中的是枪的主人,也是寻枪的人。   黄建新导演的电影《谁说我不在乎》讲的是一个“寻找身份证”的故事。家庭主妇谢雨婷(吕丽萍主演)丢失了一张“结婚证”,于是开始了“神经兮兮”的“寻找”过程。谢雨婷是一名普通工人,在领取慰问品时突然发现结婚证找不到了,加之旁人议论说“没有结婚证就不受法律保护”,她的内心变得不安起来。为了找到结婚证,她把家里翻箱倒柜。遍寻不见后,她的“中年危机”意识更加强化,越是找不到就越要找,从此陷入到“寻找的怪圈”,把家庭闹得鸡犬不宁。谢雨婷因为“找不到结婚证”,决定与丈夫离婚。但在离婚时,民政部门干部要求出示“结婚证”,没有结婚证就办不了离婚。女儿忍受不了家庭破裂的事实,离家出走。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两人暂时尽弃前嫌。其实,“结婚证”一直藏在光荣证的镜框背后。   在这一类“寻找”模式中,故事以主人公丢失一件“旧物”为开端,经过一番令人啼笑皆非的“寻找”,最后“意外重逢”。本来“物”是为“人”服务的,但“人”却为“物”所累,命运给寻找者开了一个玩笑。笔者将之称为“滑稽的寻找”。   二、寻人类型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的是一个“寻找学生”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契机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因为家中有事要离开一段时间,因此找了一个初中女生小魏来临时顶替。民办教师离开时,答应小魏“如果村长不给代课费,我来给50块钱”,但前提条件是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小魏在代课过程中努力留住每一个学生,但因“人小言轻”,有一个叫张慧科的调皮男生不辞而别,跑到城里去找地方打工去了。小魏老师丢失了“学生”,于是也来到城里,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漫无头绪的寻找”,茫茫人海中找个人就像大海捞针,结果自然是“受挫”。第二个阶段是“漫天撒网的寻找”,在听了热心人的建议后,开始“调整方向”,到处张贴“寻人启事”,结果依然是“受挫”。 第三个阶段是“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