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启示.docVIP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启示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研究”(Z12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罗宇佳,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音乐教育学研究;赵云艺,女,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云南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意在弘扬古代优秀的音乐审美思想及表演艺术理论,并以此基点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标准做探索和创新,使评价标准不断科学化、多元化、合理化。   关键词:古代音乐美学;钢琴演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7-0153-02         中国传统音乐中,音乐表演评价标准总是和音乐美学思想联系在一起。一些音乐史书籍如《礼记·乐记》、《文心雕龙·知音篇》、《溪山琴况》都比较系统的提出了音乐演奏的美学思想和评价标准。钢琴作为一种舶来品,它的演奏艺术和评价标准不仅受到西方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在东方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中国古代音乐表演美学思想必然会渗透进现代钢琴演奏艺术和审美评价标准。因此,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领域下的音乐表演评价文献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古人在音乐演奏上的美学思想和评价标准,对当代钢琴演奏评价标准的制定起到更多的指导意义。   一、古代音乐家对于音乐演奏的评价   古代音乐史中,季札对音乐表演的评论可谓开创了音乐表演评价的先河。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出使到鲁国,在听了《周南》、《召南》之后,季札评论说:“真美啊,表现了周公和召公的基业,虽然还未能安居立业,但乐声勤而不哀怨。”季札评论音乐并非就音乐论音乐,他认为从音乐上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教育。孔子继承了季札的音乐评论思想,既注重艺术形式,又讲究思想内容。史料记载,孔子曾向师襄学琴,学到相当的深度,他不但做到“习其曲”、“得其数”,还能“得其志”、“得其人” [1]。孔子认为音乐极富美的魅力,??过了其它所有的艺术。不仅如此,音乐还可以为政治服务,正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要达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关键在于所选择的音乐是否能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除孔子以外,齐梁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记载了其对音乐表演评价的准则:“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崎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就是说具有慷慨、蕴藉、浮慧、爱奇等不同性格的人,所喜好的音乐对象并不一样,使得音乐表演标准也无从统一,只有精通一千首乐曲才能辨别音乐的好坏,如同只有见识过一千把利剑以后才能识别兵器。这里,刘勰谈到了音乐鉴赏与评价的标准问题,他认为学生只有听过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以及经过千百次的反复练习,才能真正具备表现音乐美以及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我国古代对于音乐表演演奏和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古琴演奏和声乐演唱两方面的内容,例如秦国歌手秦青的歌声,美妙得可以“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韩国歌手韩娥的歌声感人至深,竟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晋国的著名琴师师旷,是我国历史上以擅长于辨音而著称的人物。师旷的音乐听觉特别敏锐,《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4]”就是说师旷不用借助任何衡量的器物,单凭听觉就能把瑟的音律调得十分准确。除了卓越的音乐听力以外,师旷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不仅能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还能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除了专业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及音乐美学家以外,很多文学家对此都有过论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仅通晓音律,自身还掌握了艰深的演奏技巧。在他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中,白居易用诗的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女琵琶乐手高超的琴技、娴熟的指法以及演奏者的真挚情感。“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描写出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术和深切的情感,也表达出白居易对于琴乐演奏的技术技巧以及演奏评价的标准: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等演奏技术是琴乐演奏必须具备的技能技巧,演奏过程中琴弦、手指以及演奏技术应该形成完美的交融与结合;而急雨、私语以及大珠小珠落玉盘则指的是琵琶演奏的声音应该明亮、清脆,必须以音的精粹去体现意的深微。   二、《乐记》中的音乐表演美学思想   《乐记》认为音乐是一种动态艺术,“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于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于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于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于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于柔。六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