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任溶溶得奖所想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任溶溶得奖所想到

由任溶溶得奖所想到   前不久,看到报道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的消息,并未引起注意,但当看到90岁高龄的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全票通过”荣获这一奖项,不禁连连说:“应该,应该。”不是说这一奖项对这位儿童文学大家多么重要,他荣膺的各种奖项与荣誉称号,如“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等等,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这样说,是因为曾从报刊上读过收入这本诗集部分短诗,譬如《狗叫》,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声狗吠会引来处处犬吠。这里面会有多少诗意吗?看他写道:“难道对门家养狗?/我忍不住往外瞅。/不,不,养狗的只有一家,/其它叫的,是小朋友。” 城市里并非家家养狗,左邻右舍的小孩儿听见狗叫,也汪汪汪,呕呕呕地学起来。而那条叫的狗呢?“它倒是好奇地侧转了头,/干脆静下来‘听’热闹,/竖起耳朵,闭上了口。”好一个“干脆静下来‘听热闹’,/竖起耳朵,闭上了口”。这一小小镜头,让人忍俊不禁。儿童诗不仅要朗朗上口,通晓易懂,而且要有童心童趣和诗的意境与韵味。早在20世纪60年代,任老还不算“老”的时候,他就曾这样表过心愿:“发白红心在,/豪情似旧时;/愿穷毕生力,/学写儿童诗。”几十年来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九秩高龄的他还保持着一颗鲜活的童心,从儿童的视角,用清风、溪流般直白、活泼的诗句来引导他们如何看待与思考自己身边平常的事物,而不是板起面孔说教。他的“全票通过”,体现了评委们对这位终身为儿童尽心尽力写作的儿童文学家的真挚敬意,是实至名归的。   任老的作品教育过几代人。只要一提 “任溶溶”的名字,许多人都会感到亲切,因为他翻译或创作的《小飞人》《长袜子皮皮》《“没头脑”和“不高兴”》《爸爸的老师》《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等等童话故事或儿童诗,都曾伴随过他们度过童年时光。然而,说起来满有趣:“任溶溶”并不是广大读者熟知的那位儿童文学大家任溶溶的本名,而是他女儿的名字。这恐怕不少读者并不知情了??   任溶溶本名任以奇, 1923年生于上海, 4岁时随父母回原籍广东鹤山,在岭南生活了整整10年。他自幼“好吃,好玩,好学”,爱看电影,是个小影迷。也爱吃,爱画连环画,母亲戏称他“脱底棺材”,意思是长大后留不住钱。但父母从不拂逆他活泼开朗的天性,他把看过的电影画成连环画,还正儿八经地向报刊投寄,虽然未被刊登,但谁能说这不是这位日后的著名儿童文学大家最初的有益的尝试呢? 1938年他重回上海读书,1942年考入大夏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任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学术委员等职务。他除组织编辑出版别人的作品外,自已也翻译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1946年他在《新文学》上发表的第一篇译作是土耳其作家埃梯姆的《黏土做成的炸肉片》,署名 “易蓝”,同期发表的其它文章,署的却是本名任以奇。后来爱女溶溶出生了,他非常喜爱这个女儿,正巧他的译稿《列麦斯叔叔的故事》也完成了,他情不自禁地在译稿上署上:任溶溶。那一年是他译著的丰收年,时代出版社成立后,姜椿芳先生得知他跟草婴学了俄语,便约他翻译苏联儿童文学作品;他的一位编辑《儿童故事》的同学也向他约稿,他想起在外文书店看到的迪斯尼系列童话,那插图印制得就像他喜欢看的迪斯尼动画片一样,太美了。何况其中许多故事尚未拍成电影,他立即跑去买回来,《小鹿斑比》《小飞象》《快乐谷》《彼得和狼》??一本又一本地将它们推介给中国的小朋友们。从那时起,读者们也渐渐熟悉了“任溶溶”的名字。正如高尔基在他儿子的照片上题上“我最好的作品”一样,任溶溶的每一本书也都溶进了他自己的全部心血。后来,女儿渐大,有了自己的天地,外人打电话来,家里人不得不问一句:“你找哪个‘任溶溶’,老的还是小的?”任溶溶还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我叫任溶溶,我又不叫任溶溶》,到底是儿童文学大家,光这绕口令似的题目听起来就像有趣的童话,叫人非要弄个明白不可……   我们是在不知道任溶溶的名字的时候,就读过不少任溶溶译著。那恰是他为《儿童故事》翻译迪斯尼系列童话作品的时候。那时迪斯尼的动画片《白雪公主》《米老鼠与唐老鸭》《绿野仙踪》等等正在各影院热映,不仅我们这样的小学生爱看,大人也爱看。如果周末能跟父母去看一部动画片,再弯到书店买一两本刊物或单行本,那是再快活不过的事了。记得那时,除了迪斯尼系列童话外,还读过《表》《七色花》《宝石花》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那时年纪太小,读书时只注意看故事,往往记住了主人公的名字,如《表》中的流浪儿彼蒂加,《七色花》中的小姑娘珍妮,而对译著者是谁,却并不留意。后来年龄渐长,才从父母那里得知与这些童话故事相关的一些事。譬如班台莱耶夫的《表》是鲁迅先生译的;父亲译的《七色花》是苏联作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