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互动北朝设计艺术
多元互动北朝设计艺术
摘要:魏晋南北朝设计为中国古代设计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北朝设计艺术作为奠定隋唐基础的设计文化的主体,在中国古代设计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隋唐政权承自北周,而在物质文化方面更多地继承于北齐,整个北朝作为隋唐文化的前身,其在艺术设计方面的许多成就和理念都被隋唐所吸收而成就了设计史上的辉煌时期。
关键词: 北朝 设计 多元
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与北周几个朝代的合称,时间相当于公元4世纪末到6世纪末,这是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之一。在这段错综复杂的时间里,民族的交流与往来盛况空前。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多元互动带来了设计文化丰富多样的面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成了北朝设计的繁荣。胡俗带来的设计新貌,西来的装饰题材以及西域风格的设计,都体现了北方设计艺术的胡风异俗;西来的佛教和祆教更是为北方设计艺术带来了新风。南北方的广泛交流对北方设计艺术构成了有益的补充,这使得汉晋之风在北朝的设计艺术中得以变异承传。
一、北朝服饰新风的开创
北朝服饰因多元文化交织而发展变化。以汉文化为主的衮冕服式,表现出宽袍大袖的褒衣博带、汉魏冠笼样式,被北朝各王朝的礼仪所遵从,成为前后贯串的经线。以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为主,与汉族和外来文化交融形成的常服,如男子圆领缺?袍和女子束胸披帛服装的形成,成为发展变化的纬线,开启了中国服饰发展史的新篇章。
北魏王朝长达148年,随着游牧民族统治的南下,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由游牧转向定居。至太武帝时,鲜卑文化与汉文化开始交融,出现了“稍僭华风,胡风国俗,杂相糅乱” 的局面。魏孝文帝时产生重大变革:为了进一步推行汉化,太和十年(486年),魏孝文帝开始“服衮冕,朝飨万国。” 从冠冕着手,恢复汉晋礼仪用服。491年,魏孝文帝与大臣商议正统五行服色,认为“据汉弃秦承周之义,皇魏承晋为水德”,正式表示遵从正统的汉文化。493年,孝文帝决定首都南迁洛阳。494年,又改革衣服之制,“诏禁士民胡服”。 云冈石窟北魏19窟和平年间(460―465年)供养人服饰???龙门石窟宾阳洞和巩县石窟第1窟的帝后礼佛图中,世俗人物服装为褒衣博带式,这是袭用汉晋礼仪服装而发展出来的。(图1)
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和继起的北齐主要依靠原住于北部六镇的贵族势力,他们又恢复了鲜卑旧俗,同时又受到波斯服饰的影响,产生了一种便捷的服装。北周也没有严格地沿用北魏改制的服饰,在服饰方面显得杂乱。因此,北朝的服饰是在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多次互动下,在不断增改变异中做出的合乎时代的选择。在北朝一百六十多年时间里,各族服饰在时代大舞台上轮换登场,或汉化,或又鲜卑化,或胡汉混杂,并有外来服饰东渐中原,服饰样式屡有变异。
孝文帝等改革服制主要着眼于采用汉家的礼仪文化,宽袍大袖,礼仪烦琐,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并不便捷,这应是这种服饰未能普及和长久的重要原因。 在多次服装变异和糅合的过程中,人们最终还是要选择便利、舒适和美观的服装,于是在北魏晚期、东魏、北齐、北周都出现了新的服饰。
至少在东魏,女装已出现了小袖合领长袍。河北磁县东陈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墓中出土了一组女陶俑,作磨房劳作、炊事、提包等劳动状态。(图2)女俑均垂双髻,身穿窄袖束胸长裙,内衣为合领,腰间垂裳如腰袱,还垂有长带,其妇女服饰已与隋代妇女常服大致相同。 最新的考古材料显示,北齐妇女的常服继承东魏,又有新的发展,如:太原市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在徐显秀墓发现了大型的精美壁画,在墓室北壁壁画《宴饮图》中,男女主人身旁各有一仕女,(图3)身穿红色束胸长裙,裙上饰对兽联珠纹,外披轻薄的窄袖衫,已接近半臂的样式,脚穿黑靴。 又如:太原市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墓出土了一件陶女仆俑,身着红裙,外加胸前打结的白色披肩,其样式已接近于隋唐女服的披帛。 在徐显秀墓东壁壁画《备车图》中牛车后,有一身穿翻领黄衣的仕女,下着黑靴,这种翻领衣式受到波斯服装影响。在驾车的牛后有一胡人,也穿着翻领长袍,着吉莫靴。在徐州的北齐墓中也出土了一件脚着靴、服翻领衣的陶女俑。这种翻领衣服,男女皆有服用,是一种便于骑乘的服装。所谓唐代妇女穿翻领衣、着靴是女扮男装的说法看来并不确切,骑装在北齐是男女通用的。
南北朝时期男子的服饰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下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常服方面。北朝以鲜卑族流行的缺髋长袍为主,这种缺髋袍有交领和圆领两种,窄袖,过膝长衣,两侧开衩,便于骑马,是这种袍服与汉代袍服的最大不同。孙机先生说:“缺髋衫即衣侧开衩口的长衫,又名衩衣。……其衩口起初开得很低,后来愈变愈高,直抵髋部。缺髋之名称,或缘此而得。由于着缺髋衫便于骑乘,所以推广得很快。” 在山西太原北齐时期的娄?墓、徐显秀墓的墓室壁画中,画有许多穿着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