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传统节日保护
浅谈我国传统节日保护
[摘要]本文以传统节日的生存现状为出发点,阐述传统节日存在的重要意义、对其保护的重要性,并试图为传统节日走出困境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希望能够为传统节日的更好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节日;淡化原因;保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9-0075-02
1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意义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写照,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得以形成的,它们作为中华文明在民间社会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形态,也已成为民族主体意识的主要载体与鲜明象征,是中华文化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的形象写照。传统节日所凝聚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寻根爱国意识、安定圆满意识等两方面。
2传统节日的生存现状及原因分析
21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存现状
211年味变淡
满溢着喜庆和温暖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年”还是年年过,但明显的“年”味不再像以前那样浓郁,不但过年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不小的变化,就是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于是感叹,这年味怎么越来越淡了呢?其他的传统节日更是没落。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的断裂有着社会经济原因,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审时度势的传承。
212传统节日面对外来节日的“尴尬”
比起春节,其他同样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更显颓落了。虽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但是参与的热情却与日俱减,更不要说“人胜”、“中和”、“上巳”这些几近消失的节日了。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青年人尤其是都市里的青年人在圣诞节、情人节间迸发出的热情,也足以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22传统节日淡化的原因
221百姓生活城市化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经济迅速发展,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少的人继续在田间劳作,更多的农民兄弟进入城市,渐渐远离了农时节令。这无疑是使人们疏远节令,淡忘节日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在一年四季里都可以吃到任何时令季节的瓜果菜肴,鸡鸭鱼肉也是日常食品,这样的情况再次使人们对节日的渴望程度降低。
222思想越来越开明,对迷信活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我国的传统节日几乎都和祭祀有关,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对鬼神、先祖有着一种神圣的敬畏,这便致使人们在每一个约定的日子里对鬼神先人进行祭拜。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这些祭祀的日子变得神圣,从而更增强了人们对节日的重视。
在思想高度开化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并不存在鬼神,人死之后也并不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无神论”被更多的人认可。这就导致更多的家庭在节日里少了祭祀这一形式的活动,在无形中也冲淡了对节日的重视。
223政府的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语言教育的误区,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缺乏认同感
第一,政府对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不够。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并且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这就令其很难进入部分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逢年过节放放假了事,无法形成浓厚的节日大氛围。
第二,传统节日的危机,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割裂传统、破坏文化的结果。胡适在1921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各地纷纷响应,到1929年甚至废除了农历。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发动大规模社会运动破除节庆、婚庆、丧葬习俗,试图代之以新风尚。到了20世纪80年代,很多城市禁止民众燃放烟花爆竹。这种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两三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使得他们没有通过家庭这一节日礼仪和风俗传承的主要载体把这些传给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孩子们过传统节日的文化本能趋向微弱。传到我们手中的文化也仅存一些形式上的东西,难有吸引力。
第三,青少年之所以热衷于洋节日,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外国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不无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把他国语言被强调到不切实际的程度,甚至超过本国语言,那么,外国文化“乘虚而入”乃至“后来居上”也就在所难免了。
224商家为获利而对洋节日进行炒作,冷落了传统节日
洋节日文化个性化强,没有固定模式,对好奇心强、爱赶时髦、爱模仿的年轻人有吸引力。商家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商机,使出浑身解数将洋节日演绎成一个商味十足的“消费日”,其威力甚至让传统的春节消费相形见绌。例如,每年2月14日情人节与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相差仅有几天,情人节的风头显然已经盖过了传统的元宵节,各大商家为情人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融合.pptx VIP
- 汽车热管理管路深度报告:新能源管路空间大幅提升,塑料应用高速增长.docx VIP
- 01.2021U9Cloud多组织入门培训-基础设置.pptx VIP
- 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央国企AI+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pdf VIP
- 2025年疾控中心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doc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2024)人音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智能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docx VIP
- 2024年贵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