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帛上“丝绸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帛上“丝绸之路”

明帛上“丝绸之路”   2011年10月15日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曾举辦“丝绸之路”展览,在一个长30多米的巨型展柜中展出的长30.12米、高0.59米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引起巨大的轰动。因为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是中国古代文物的新发现,原图为明代中叶皇家宫廷绘制,地域范围从明朝的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写有211个明代地名,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突尼斯、土耳其,堪称“中世纪世界地图”,反映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以及游客被中国人早在16世纪就已掌握的世界领先的地理知识和测绘水平所折服,也为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和科学态度所感动,无不为之啧啧称赞。来自意大利米兰以及法国、德国等国的文博界同行纷纷表达了邀请展览的意向。   听到《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展览成功的消息,我蓦然想起11年前此地图从日本征集回国的隋况。   2002年,著名收藏家易苏吴、樊则春两位先生去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征集文物。藤井善助其人早年游学中国上海等地,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因从事贸易致富,跻身于日本关西财阀,在汉学家指导下大肆收集中国文物,从商周青铜器到宋元明清书画无所不包,遂于1926年10月在京都市左京区建立藤井有邻馆。现在回流中国大陆的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手卷、阎立本的《孔子弟子像》手卷、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西周青铜器三牛尊、清乾隆“八征之宝说”玉屏风等,皆出自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   易苏吴、樊则春此次京都之行,在藤井有邻馆发现一件没有画家年款的所谓“清代青绿山水画手卷”。此图作小青绿,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绘制。尤其开头嘉峪关部分,山石间略勾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清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色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疏散,敷色也清淡。作品构图采用平远法,重山连绵,错落有致,山间雄关萧寺。从绘画风格上看,明显地透露出明代中叶吴门画派仇英的风格。为此,他们花巨资以“青绿山水手卷”的名义,购得这一《蒙古山水地图》手卷。   易苏昊、樊则春回国后邀请有关专家鉴定。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傅熹年先生(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仔细观看了全图,认为手卷从绘画风格上看绝非清代之物,至少是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从手卷内容来看,全卷绘制了200多个地名,很可能是一幅古代地图,建议再请历史地理专家作进一步鉴定。当时文物界熟知的历史地理专家谭其骧先生已经逝世,易苏昊先生因企业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决定与国家文物局联系,希望以原价交给国家文物局,然后国家文物局调拨给新疆博物馆,由新疆博物馆去研究该图。新疆文物局局长岳峰是我的学生,当时正在北京中央文化部带职学习,听到这个事情非常高兴,主动与国家文物局流散文物处某处长联系落实此事,但是此处长述而不做,硬是把此事拖黄了事。   正在“青绿山水手卷”鉴定、研究工作陷入停顿迷茫之际,受托寻访相关专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世民先生突然打电话给易苏昊,告知北京大学考古系年轻有为的林梅村教授愿意观看手卷,考虑承担这项研究。2004年1月,在王世民先生的引荐下,易苏吴与林梅村二位会面,林梅村先生欣然接受了易苏吴的委托。 212f   林梅村教授,师从季羡林、宿白、马雍、蒋忠新等著名学者,早年任职于中国文物研究所,对于古代西域很有研究,1994年起在北大考古系(现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主讲丝绸之路考古。林梅村进行《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鉴别与研究,得到宿白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一定的具体指导,鼓励他尽快拿出研究成果。经过前后历时长达8年时间的潜心研究(2004年2月完成初稿,2011年2月15日定稿、交付出版),查找了几百种中文、日文、西文参考文献;结合帮助中央电视台摄制《1405——郑和下西洋》,结合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蒙古高原考古队等工作,实地考察了东南亚、中东、土耳其等国的郑和史迹,以及蒙古国匈奴、突厥、蒙古汗国遗址和文物;察访了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中国香港、日本东京、意大利罗马等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拜访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屈志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尹吉南教授、上海博物馆单国霖研究员等专家学者;诚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徐文堪先生、上海图书馆许全胜先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吴平先生、台北故宫博物院卢雪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先生、任超先生、魏正中先生等的帮助,得到马健、礤原典生、盛洁、李高峰、沈勰等北大博士生、硕士生和留学生的协助查找资料……披沙拣金,撰著成《蒙古山水地图》一书,又承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题写书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