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外销瓷陶瓷收藏最后价值洼地
明清外销瓷陶瓷收藏最后价值洼地
往年价值30万元左右的广彩大碗,现今价格已经超过50万元。行情一直在稳步上升的外销瓷,近年越来越受收藏者关注。
2012年10月29日,直径59.5厘米的清代广彩“广东十三行”图大碗(图一)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顺利拍出,此碗估价25万至35万元,现场成交价51.75万元。这一价格也是中国内地公开拍卖广彩瓷器的最高成交价。
广彩瓷器是清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外销瓷,这只碗外壁所绘的“广东十三行”是广彩瓷器的典型纹饰,类似纹饰的瓷器一直备受外销瓷收藏者追捧,其交易价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类大尺寸的广彩碗,多被西方人士在集会时用来盛酒或其他食物,许多留存下来的画作中屡见其被使用的场景。此碗的估价已代表了近年一级市场上的实际行情,但最终拍到了50余万元,说明已经有不少收藏者涉足到了往年不被重视的外销瓷领域。
拍卖预展时,大碗虽陈列在展柜下层,但其大尺寸仍引人注目,碗外壁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纹饰,与清代景德镇粉彩瓷风格大异。明清官窑彩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这件“庞然大物”拍到50余万元业内人士已觉得价高了,是否可以说,外销瓷是中国古代陶瓷收藏中的最后一块价值洼地?
中国内地外销瓷收藏现状
据史料记载,明代大量外销的瓷器,在欧洲市场多数以拍卖的方式交易。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拍卖1602年马六甲海峡抢到的萄萄牙“克拉克号”商船所载瓷器,这批瓷器是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瓷,此举使中国青花瓷以“克拉克瓷”之名远扬欧洲,一度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
有行家认为,欧美市场主导外销瓷器的拍卖行情自1604年至今,时间超过400年。
即便是在21世纪的当下,外销瓷的收藏市场仍在欧美地区——以纽约、伦敦、巴黎等欧美地区的沉船瓷、外销瓷(欧美市场通常称“中国出口瓷”或“中国贸易瓷”)拍卖的常设性相比,中国市场外销瓷拍卖的数量和规模小,收藏者接触外销瓷的机会不多,专场拍卖更是屈指可数。历年苏富比、佳士得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举办的拍卖会,是收藏行情的真实写照。
2006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外销瓷专场拍卖的数量少,上拍品有限。是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中国收藏者开始满世界寻找古代艺术品,推动了各类艺术品的价格高涨。有一句传言是,“中国人看中什么,价格就会大涨;中国人退出,价格就下跌!”事实的确如此,近年犀角、象牙雕刻艺术品行情大起大落的现象就是明证。2006年始,佳士得在纽约、伦敦市场上每年都会推出中国外销瓷的专场拍会。当年7月中旬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明清外销瓷的拍卖价格直线上升,宝龙公司上拍的一对清康熙青花龙纹带盖将军罐(图二),苏富比上拍的明嘉靖青花葡萄牙文瓶(图三)、明万历外销青花长颈瓶(图四)成交价均超过20万英镑,标志着明清外销瓷的拍卖行情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
而反观中国市场,北京地区历年仅中国嘉德上拍过两场沉船瓷的小型专拍,拍品多为明代万历时期外销青花瓷、清代紫砂壶,类型、品种都较为单一。虽然各公司的瓷杂专场中偶尔会出现外销瓷,但是数量、价格都缺乏吸引力。由于缺少来源,涉足者有限,外销瓷器在一级市场上的换手率更低,古玩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普遍较低。
值得收藏的外销瓷通常有这几类:一类是明清时期西方需求者委托贸易商到中国特别定烧的纹章瓷,这类瓷器数量稀少,设计制作精细,历来有外销瓷中的官窑瓷之誉,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外销烧制的最高水平,也是收藏市场层位较高的一类瓷器,拍卖价格也较高;第二类是表现西方的宗教、历史、文化、艺术一类的艺术性较强的瓷器,这类瓷器的数量也不多,但品类丰富,表现内容多姿多彩,具有一定的视觉观赏性,价格也不低;第三类是普通外销瓷中的精品之作,具代表性的是一些用于装饰、陈设用瓷,其中以瓶、罐一类的立件行情最好,绘制有人物纹饰的精美盘、碗近年来价格大涨。
按外销瓷在内地市场常见的数量多少来排列,依次是: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明清彩绘瓷(明代外销五彩瓷较少)、广彩瓷、色釉瓷、纹章瓷等等几类,后三类多见清代制品。实际上,欧美市场清代粉彩瓷器最多,次是明清青花瓷、色釉瓷、广彩瓷,德化白瓷亦不少。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纹章瓷在中国市场很少受到重视,少有人专门收藏,而在西方备受推崇。
内地不仅收藏市场上外销瓷数量少,即便公立博物馆、收藏机构也庋藏有限。广州市博物馆到2005年时外销瓷仅700余件,广彩瓷器409件(见《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品》一书)。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的收藏也有限,上海博物馆2008年7月有幸获得荷兰收藏家倪汉克捐赠的98件(47组)外销瓷丰富馆藏,这批以清代外销青花瓷为主的藏品(图五),“填补了上海博物馆瓷器收藏的空白”。
私人收藏方面,较为人所知的是北京收藏家胡雁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