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中张壁古堡 天下第一塞“地下长城”
晋中张壁古堡 天下第一塞“地下长城”
山西省介休市的张壁古堡,见证了奠定大唐王朝基础的两大战役;
古堡下的地道,被称为“地下长城”,曾经让日本侵略者胆寒;
古堡内的建筑按照星相风水学布局,每年的正月二十八,堡内的村民还会举行神秘的“祭星仪式”……
山西省介休市南边的张壁村,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曾经,李世民在这里大战过刘武周,而著名“门神”尉迟恭,正是在这里归顺大唐帝国。
张壁村三面临沟,位于一个山包上。山包上有古堡,古堡下则是运用“六壬奇门”方式修建的地道,由于设计玄奇,所以又被考古学家称为“地下长城”。抗战期间,这条地道曾经让日寇胆寒……
而现今的古堡已不仅仅是军事要塞那么简单,它还是一个宗教圣地。古堡内庙宇众多,镇堡之宝“琉璃碑文”是古代琉璃艺术中的珍品。更为神奇的是:古堡里庙宇和建筑的布局,蕴含着星相和风水学,从南北朝到清朝的1400多年间,几乎每个朝代都会修建和天上星宿相对应的建筑……
兵进雀鼠谷
李世民与刘武周的决战
位于晋中盆地的山西介休地区,由于左边是太行山,右边是吕梁山,自然就成了连接关中平原与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介休城东南面的张壁村,因为三面临沟,一面靠山,而且正处在晋中盆地通往晋南的要道上,地势险峻,自然成了一处理想的军事据点。
从春秋时期开始,张壁村南面的雀鼠谷就一直是各方势力频繁争夺的战场——这里既是向太原进军的重要关隘,又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洛阳和长安的要道。《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天下九塞”第一塞的“大风关”,就位于雀鼠谷中。
如此要塞之地,兵家必然是要建堡垒屯兵而守,张壁古堡因此建立。古堡占地12万平方米,依据地势而建,城墙用黄土浇筑夯实,坚固性比砖石城墙还好。整个古堡开有南北两门,为了便于作战指挥,对着雀鼠谷的南门比北门地势更高。同时,古堡内还设置有瓮城和练兵场,既可以拥城自守,也可以出击奇袭。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从太原起兵南下,就是在这里整兵备战之后,一举突破雀鼠谷的封锁,打败了隋朝大将宋老生,然后顺利攻占长安,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
让李渊没有想到的是,他南下之后没多久,盘踞在北方的刘武周收编了宋金刚的军队后,便偷袭攻陷了太原、榆林、介休——这是李渊的后方腹地,严重威胁了刚刚诞生的大唐。受到威胁的李渊随即派李世民率军北上收复晋北。交锋几次之后,以刘武周部队的失败而告终。败退的刘武周把军队撤到雀鼠谷一带布置防线,在张壁古堡大量囤积兵马粮草,还派大将尉迟恭驻守,企图负隅顽抗。
最终,李世民大军势如破竹,率军攻下介休城,尉迟恭也被李世民收归麾下。失去大势的刘武周很快被李世民消灭,大唐王朝得到了巩固。
如今,村里的居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刘武周军队的后裔。古堡南面夯土筑起的墩台,据村民说就是当年刘武周指挥、观察作战的地方。后来,墩台上还修起了一座可罕庙,当中供奉的正是刘武周,东西两侧则立着他的副将宋金刚和尉迟恭。据《重修可罕庙碑记》记载:“创立何代殊不可考……延祐元年重建”。而延祐元年已经是公元1314年,可罕庙之古老由此可见一斑。
长达10公里的地道
让日寇胆寒的“地下长城”
1994年6月的一天早上,张壁村村民张隋亮在整修自己家地窖时,无意中打穿了一个洞口,他一时间不知所措。不过,张隋亮马上就想到了村里关于地道的传说,知道自己是在无意中挖穿了古堡下面的地道。
张壁古堡地道的具体修建年代,已经不可考证。有学者依据古堡内的可罕庙和唐初这一带刘武周和李世民大战的历史,认为地道为刘武周时修建。不过据《魏书·地形志》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在北魏孝文帝时,张壁属于介休县管辖,孝静帝时设立为南朔州,还从朔州派军队过来镇守——所以不少专家也由此推断,古堡地道实际上从北魏时期就开始挖掘了。
古堡地道分为上中下三层,呈立体的网状结构,上层距离地面2米左右,中层距离地面8~10米,底层最深可达20多米。地道内有指挥窑、将军窑、储藏窑、伏击窑、马槽、陷阱、天眼、水井、排水道等设施,融攻、防、藏、遁于一体,纵横曲折、四通八达,考古学家看过地道后,惊奇地称赞为“地下长城”。
据说,古堡内的地道在设计之初,还运用了“六壬奇门”之术,拥有许多让人昏头转向的迷魂阵设计。譬如在环境相似、岔道交汇的地方,通常还会再挖出几条人为的“双胞胎通道”,叫人看得眼花缭乱,连方向都分不清,想不迷路都难。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地道内的陷阱。有一种陷阱很独特,连通了地道的中下两层,开口则位于中层的地道上,而在中层和下层之间的土层中,有一个观察用的栖身洞,士兵躲在栖身洞内,一旦发现敌人踏入陷阱,就启动机关,让敌人直接掉到最底层的“俘虏窑”。
因为古堡地道的种种玄奇,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也对它感到胆寒。日寇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