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词人“词心”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词人“词心”论

晚清词人“词心”论   摘 要: 晚清词学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词学理论的高峰,晚清词人对前人的词作进行批评,或表达其词学思想,词心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成为词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词作离不开词心,只有作者从心出发,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创作出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本文分别论述了冯煦和况周颐关于词心的观点,以及词心与文心、赋心和诗心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 晚清 词学理论 词心 况周颐   品评词,离不开词心,而词心是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新词学范畴,虽首次出现,却揭示了历代词人在创作时独特的心理状态。而且词心并非是词人主观臆造出来的。词人们通过比较赋心、文心、诗心,随后提出了词心这个词学范畴。词心的成熟就在于它具有词的美学特征,并且注重对词人内心的探究。简单来说,词心就是词人创作时的一种心理状态,通过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集中体现人类心灵世界那些最敏感、最柔美、最朦胧的情感部分,使天地间最真实的情感通过词人的酝酿幻化而出。词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之感便来源于词心。   一、冯煦词心观——得之于内   “词心”首见于晚清词学家冯煦的《蒿庵论词》,记之云:“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邪。”[1]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少游词具有极高的评价。司马相如提出“赋迹”和“赋心”这两个文学理论范畴的问题,认为“赋迹”是赋体特有的表现形式,而“赋心”则是赋者在创作时的内心精神状态。当司马相如提出“赋心”之后,虽在理论上总结了汉大赋,提出了作赋的准则,但是后期汉大赋的作者大多是沿袭极尽夸饰的风格进行创作,这也导致了汉大赋受人诟病。   冯煦受张天论司马相如之赋的启发,由“赋心”演绎到“词心”,从而提出“词心”一说。他认为少游本是“绝尘之才”,但无奈仕途坎坷,遭受贬谪。他不像苏轼那样有着超脱的心境,能够不以为意,少游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内心无法承受如此曲折的经历,但又是由于他的才情卓越、心思细腻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这一瑕疵,才有了不同于常人的作品,使他的词既保留主流的洒脱闲雅之意,又另辟空悠隽永之蒙,让人读后感概万千。   冯煦评论少游之词:“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2]少游以情入词,与雅正有异曲同工之处,并带有自己的发挥和感慨,除南唐后主李煜之外,仅此他一人而已。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冯煦对少游词的赞赏。   少游的这种真情实意是“得之与内,不可以传”的。他所体现的词心已经超越了他人的词才。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表明了他对秦观词的认同。   虽然陈廷焯说:“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3]由于少游被流放,词中寄托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怀。《满庭芳》虽然出色,但此时少游处于被放逐途中,心思难以集中,基调又过于低沉,因而其词心难以和东坡的词心相媲美,但是他仍然赞同冯煦的观点。在《白雨斋词话》中引用乔笙的话:“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诽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此与庄中白之言颇相合,淮海何幸,有此知己。”[4]卷八又云:“少游则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得其貌者,如鼷鼠之饮河,以为果腹矣,而不知沧海之外,更有河源也。乔笙巢谓:‘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可谓卓识。”[5]在一部词论中,陈廷焯两次赞同乔笙的观点,夸赞少游词“义蕴言中,韵流弦外”,言尽而意无穷,真可谓“少游,词心也”。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6]心是统领全身脏腑、器官、脉络等生理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心既是主宰人体生理活动的广义之神,又是支配人脑思维活动的狭义之神。以“词心”论少游之词,即体现出其词蕴含无限的生命能量,虽然东坡之词明隽,耆卿之词幽秀,但始终不及少游之词的这种由内而外的真情。由此可以总结出冯煦“词心”说的主要内涵是:得知于内又一往情深。   冯煦虽首创“词心”这一范畴,但是未加以详细阐述,只是用以分析词作,故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到况周颐的“词心”说出现,才在真正意义上诠释了“词心”这一理论范畴。   二、况氏词心观——万不得已之心   作为晚清四大家之中唯一的一位理论家,况周颐丰富了这一范畴,并且使之达到了顶峰。在学词、治词的过程中,他受到黄苏、王拯、端木埰、王鹏运和朱祖谋的影响,因而他的词学带有常州词派的色彩,体现出常州词派的后期发展趋势。常州词派提倡“比兴寄托”,词作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发挥其社会作用。况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