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茶文化旅游,分析了漳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和分布情况,最后了给出了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ea culture tourism, analyzes tea culture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in Zhangzhou, finally, gives the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ea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漳州地区;建议   Key words: tea cultural tourism;Zhangzhou area;recommendation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304-03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题材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休闲体验类旅游更是成为时尚新宠。近些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从实践方面证明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以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和开发利用为研究主题,探索在全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资源来促进漳州旅游业的发展,探索漳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相关思路。   1 茶文化旅游概述   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茶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开发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丰富且底蕴深厚。   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当中的文化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中的重要需求。茶是中国人民喜爱的饮料,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茶文化休闲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增大,而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模式,以其独特的观光和体验价值、绿色环保的理念,高品质的服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总体而言,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茶乡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文化景观为依托的一种旅游形式。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茶文化能很好的满足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2 漳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   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随着对旅游资源的重视与开发,漳州的美被多层次、多角度的演绎着,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的茶文化。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茶文化积淀深厚。漳州人饮茶成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域条件非常好。漳州的大街小巷的家门、店口都随处可见漳州人的品茶之风,说明漳州的茶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漳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游客可到这些茶文化地感受其历史的风韵,同时亲身体验集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学茶艺为一体的“漳州茶文化之旅”。   漳州产茶饮茶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高宗显庆四年,长泰县的天竺岩就盛产天竺茶。唐朝武后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陈元光率领的军队,又把中原种茶饮茶之风带到了这里。此外有《华安县志》记载:“据传唐代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其县城华丰镇古称“茶烘”,即取茶乡之意。   宋代以来有关漳州茶叶的文字记载日渐丰富。宋朝《太平寰宇记》载:“漳州土产腊茶。”此外,宋淳熙五年的《临漳志序》提及漳州物产时就有“其所以衣食给用者则入有粮、棉……茗之类”。另有,时任漳州通判的王炜在《清州十咏》中记述:“麦收正月尽,茶摘上元前”。这些记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时期,漳州地区种茶饮茶之风十分普及。   明朝以来,漳州茶商首先创制了乌龙茶,明末清初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乌龙茶的生产技艺很快地被武夷山,安溪等茶区仿效,成为福建茶区的主要制茶工艺,并随着漳人的入台传入台湾。当时,武夷山茶叶作坊中,有不少是来自漳州的制茶师傅,他们不但制茶有功夫,喝茶也很讲究。他们把岩茶及冲泡的方法带回漳州,成为漳州的饮茶风尚。当时漳州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而且被列为贡品。《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   明代中期,月港作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极大地促进了漳州茶叶的生产,每年都有数以百吨的茶叶,从这里运销东南亚地区。明末清初,漳州已经成了福建东南沿海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客商。   清代以来,漳州地区的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初,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