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墨脱“上三乡”莲花深处最隐秘村庄
墨脱“上三乡”莲花深处最隐秘村庄
旁辛、加拉萨、甘登,统称为墨脱“上三乡”。是中国目前唯一未通车的三个乡。在这里,背夫马帮穿云踏雾,驮着旁辛出产的石锅、加拉萨种植的玉米,小心翼翼地在悬崖马行道上前行……而生活在神山之下,虔诚的甘登乡村民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把险恶的环境当做上天赐予的修行。
墨脱是西藏东南地区的一个县,因为太过偏僻和美丽,所以被称为“隐世的莲花”。在墨脱县的版图上,有着国内唯一完全没有通车的三个乡:旁辛乡、加拉萨乡、甘登乡。这三个乡都是未开放的处女地,不仅位置相邻,而且都拥有别样的美景,所以被当地人统称为“上三乡”。
旁辛乡
古老村落里最后的“枪手”
在藏语里,“旁辛”的意思是“平坦的土地”。尽管海拔已经达到1200米,但远远看去,旁辛乡真的平坦得如同雅鲁藏布江边铺开的油画。
这的确是一个小得精致的乡,只有7个行政村,240户人家,1420余口人。虽然人口不多,但旁辛每年的石锅产量却高达4000口,是远近闻名的“石锅之乡”。众所周知,石锅是墨脱的特产,而墨脱地区石锅造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旁辛乡。旁辛人认为:家里有一口好的石锅,就如同有了一件镇宅之宝。在当地,只要是有人家的地方,灶台上必然会有一到两口石锅,做工或者粗放或者精细,看上去都堪比艺术品。
旁辛人对石锅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关于石锅的用法上也很下了一番功夫。刚开始使用新石锅的时候,要打上清油,轻拿轻放。炖汤做菜,要多放调料,将味道融进去。使用得当、保养很好的石锅,不仅味香浓郁、经久耐用,甚至能用上几百年。
旁辛乡的石锅,是用天然“皂石”打凿的,含有数十种微量元素,按照质地的绵软、色泽的深灰白来分成三个品级。一口石锅,价格低的要七八百元,高的要两三千元,甚至五六千元不等。这些年,由于石锅供不应求,旁辛乡的原材料开始逐渐变得稀少,于是,21公里外加拉萨乡的上乘石料,吸引了旁辛乡的村民赶着骡马前去购买。原材料可以购买,但打凿石锅的技艺却是代代传承,如同接力赛,接过斧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时光都用在了雕刻石锅的过程中……
因为靠近雅江的缘故,在旁辛乡的版图内,有着许多需要渡江而过的村子。为了出行的方便,当地勤劳勇敢的门巴族人和珞巴族人,很早就发明了藤索桥和溜索,那其实是一种把生命拴在裤腰上溜索过江的出行方式,尽管原始而简单,但至今仍然在广泛使用。
旁辛乡的岗玉村,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是:当年,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用溜索过江聚集到这里,最后慢慢形成村落。笔者在现场看到,145米长、拇指般粗的钢索,从村庄一直挂到江对岸的巨石上,和江面的距离大约有30米。钢索为两根,一高一矮,高的是“公”,矮的为“母”。 驻岗玉村的村干部根东,经常通过钢索“溜”进“溜”出,根东告诉笔者:溜索过江看起来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技巧不当或者体力不支,就有葬身江里的可能。
岗玉村虽然是个特殊的村落,但村民们热情好客,总会拿出珍藏的藏白酒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笔者在村民顿珠的家中,感受到了巨大的热情,一群人快活地一直喝到醉眼朦胧。酒兴被调动起来的顿珠,还得意地给笔者展示了家里的宝贝:一把“道光二十九年左管造”的长枪。
顿珠的父亲说:这把枪来自清军赵尔丰的部队,曾经在清军和波密王之间流传过,几经易主,杀人无数……最后,这把枪落到拉萨一位叫做达瓦的喇嘛手中,在波密皮龙贡寺庙底埋了3年,由活佛念经超度、消除孽障。枪取出来之后,发生了神奇的事情,那就是这把枪再也无法伤人。有一次,喇嘛达瓦流落到波密时,山穷水尽,就把此枪和当时的乡长旺久交换,换回50斤盐巴和一头牛……故事的最后,这把枪辗转来到顿珠父亲的手中。而顿珠的父亲,也就这样成为了岗玉村最后的“枪手”。
和顿珠家神奇的枪一样,古朴的岗玉村也开始了自己神奇的故事。现在,通过溜索进来的第一盏电灯、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冰箱,都在透露着一丝丝的现代气息。这个古老的村子,预计将在2013年迎来通往外界的钢架桥梁,那时候,淳朴优美的岗玉村,一定会像暖风一样飘过雅鲁藏布江,抵达所有人身边。
加拉萨乡
来回在悬崖边的马行道
加拉萨乡地处雅鲁藏布江腹地,海拔1078米,距离墨脱县城78公里。全乡人口比旁辛乡更少,仅643人,拥有骡马367匹,骡马数量几乎达到人口的一半。
从旁辛乡到加拉萨乡,路程为21公里,上坡及悬崖路段很多。早些年,道路是马行道,只有50~80厘米宽。2011年,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终于拓宽道路到1.5~2米,然后交由每个村子负责维护和保持畅通。尽管政府下了硬性标准,但事实上,很多路段并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宽度,部分道路依旧危险难行。正因为这样,骡马运输就成了当地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在当地人口中,加拉萨乡也被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