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犇电影界小老前辈
牛犇电影界小老前辈
我跟牛犇相交整整有六十年了,从1963年我进上影演员剧团至今。他比我才大5岁,可在我的眼里他是中国电影界的小老前辈,我一直很敬重这位老大哥。前不久我去看望他,海阔天空地闲聊中我问他这辈子拍的电影、电视剧该有上千部(集)了吧?他说没有认真统计过,以前也没有记录,从1987年不担任上影厂电视部主任后才做了一个记录。我数了一下他的记录本:从1987年10月到2012年年底,他所参加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已有222部之多,不包括临时救场的友情出演。牛犇从1945年10岁开始参加拍戏摄第一部电影,他的多产在老一辈艺术家中可算是首屈一指了。在记录本上我还发现一张小条,我也如实抄录了下来:“这是我拍片的记录,从工作量上看我很忙,但究其收入就不是忙能忙出来的。我图的是乐,有什么比乐更让人‘乐’呢?”这是他的真心话。
在我眼里牛犇其貌不扬,可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那可是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忘怀。信口说上几部,如《沙漠里的战斗》《海魂》《飞刀华》《红色娘子军》《牧马人》《天云山传奇》《多此一女》《夫唱妇随》……都可以看到他精彩的表演为影片增色。
被谢添的一巴掌打入电影界
牛犇是天津人,父母早亡,是大哥带着他和妹妹一起生活。家里穷,他出生时生日记在门板上:属狗。究竟哪年出生?直到解放后1952年全国第一次普选时才搞清楚生于1935年,他和演员二林两个人没有资格参加选举。当年大哥带着他和妹妹在北京谋生,住在同乡大院,生活十分贫困。大哥好不容易经同乡帮忙在汽车厂做帮工,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学会开汽车,进了中电三厂(北影厂前身)。哥哥每天开车接送演员化妆拍戏,当时牛犇和哥哥妹妹也住在中电三厂前院,很多演员都住在大院里。牛犇人虽小可很机灵,帮大家跑个腿买个东西,演员晚上出去他还帮着照看小小孩。当时谢添也住在大院里,牛犇常帮谢添的自行车打打气,谢添也挺喜欢他。牛犇那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个当演员的梦,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三厂要拍电影《圣城记》,导演是沈浮,天津人,剧中需要一个村童,谢添就把牛犇推荐给沈浮导演。谢添一路上叮嘱牛犇别紧张、别害怕,牛犇直点头。进了厂办公室牛犇也不坐在沙发上,一蹦坐在沙发扶手靠背上,谢添一愣,可沈浮一看就喜欢上了,可爱、放得开。这个角色就这样定了下来。
《圣城记》正式开拍,牛犇演的村童名叫小牛子有一场报信的重场戏,齐衡演游击队员正在教堂后院里擦枪,突然日本人来搜查教堂,小牛子跑来通风报信,让游击队员能顺利翻墙出逃。日本鬼子搜查教堂后因在地上发现一个烟头,问小牛子可看见游击队员,小牛子很机灵地把烟头叼在嘴上……演日本鬼子的是韩涛,他也住在三厂大院里,牛犇天天和他见面,平时挺和善,今天突然变得很威严很凶。导演让牛犇怕他,牛犇怎么也怕不起来只想笑,试拍了好几条都通不过,沈浮直摇头。在一旁的谢添可着急了,冲进拍摄现场给了小牛犇一巴掌,小牛犇一下子委屈极了,耷拉着脑袋再也笑不出来,沈浮一声“开麦啦”,这场戏顺利通过了。大家都挺满意,沈浮说:“好好,小孩表情不错。”谢添过来一把抱住了小牛犇,他这下哭开了。谢添对他说:“你看看有这么多人在等你,拍不好戏将来长大了怎么当大明星?”就这样谢添一巴掌把牛犇打入了电影这门行当。
2004年当谢添去世的噩耗传来,牛犇正在山西拍《白银谷》。听到谢添去世的消息一下子血压升高晕了过去,送当地医院抢救。后来牛犇听医生讲这是神经性血压升高,一个人受到巨大的精神冲击才会出现这种现象。牛犇说,我这一辈子都感谢谢添对我的关怀,几十年我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至今我一直深深怀念着他。
从《圣城记》以后,十岁的牛犇在北京参加了多部电影的拍摄,如《满庭芳》《甦凤记》《天桥》《秋瑾》《十三号凶宅》……成了小童星、特约演员,成了中电三厂的基本演员。因为年龄太小还闹了个笑话,有人问他:“小牛子在干什么?”他挺神气回答:“我是中电三厂的‘鸡巴’演员。”把大家乐的,后来制片主任纠正他说:“应该说是基本演员。”
1947年,当张骏祥导演受香港永华电影公司邀请拍摄电影《火葬》时,主演白杨推荐牛犇出演剧中小丈夫一角。牛犇本名叫张学景,当时电影界演员单名很多,因此牛犇也让谢添改个名字,谢添说:“咱们平时都叫你小牛子,干脆再加三个牛,叫牛犇吧!”这就是牛犇的来历。从此他拍的电影都用谢添赐给他的这个名字:牛犇。就这样牛犇跟着公司到香港拍了更多的电影。在陶金、白杨、戴芸主演的《火葬》中他饰演小丈夫。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带我看过这部电影,那个小丈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最后陶金和白杨演的角色在熊熊大火中葬身。牛犇至今还记得这部影片中的儿歌:“十八岁的女儿九岁的郎,晚上抱你上牙床,不是父母双双在,你是儿子我是娘。”最后小丈夫掉下山崖摔死了。当时,牛犇住在长城影业公司,每天都去看《清宫秘史》的拍摄,最后他把西太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