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瓷器收藏品位与境界
瓷器收藏品位与境界
2010年4月,笔者受英国东方陶瓷学会邀请前往伦敦讲学,期间逗留了一个多月,有幸参观了一系列公私收藏。伦敦作为中国瓷器收藏和学术研究的重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学术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我仰慕已久的大维德基金会瓷器收藏。2007年大维德基金会停止运行后,2009年4月,经基金会董事会与大英博物馆协商,大英博物馆提供专门展厅,大维德收藏将在大英博物馆永久借展。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瓷器展厅于2009年开始对公众开放,精心设计的展柜和优雅有序的陈列将中国瓷器展示得含蓄内敛而又光芒四射,有如瓷器盛宴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从元青花至正瓶说起
大维德瓷器展厅进门的左侧设有一个独立展柜,陈列的正是那对在世界上闻名遐迩的元青花至正瓶,浓艳的青花发色和遒劲有力的画工在灯光的映射下格外引人瞩目。有意思的是,这对著名的元青花至正瓶在英国的最初收藏者不是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而是大维德的好友Hon.M.W.Elphinstone(1871-1957年)。1927年,他将其中一件(B614号)转售大维德,1929年霍布逊(Hobson)最先在杂志上发文介绍。另外一瓶(B613号)由Elphinstone转售给Charles Russell(1866-1960年),1935年6月6日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最终为大维德以360英镑的价格竞拍购得。时隔六年,大维德通过购买和竞拍的方式先后入藏二瓶,可谓机缘凑巧。
这对元青花云龙瓶造型恢宏,胎釉精良,纹饰丰富,青花浓艳夺目,绘画生动流畅,云龙气势磅礴,尤其是瓶身所附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铭文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这对瓶子最初似乎并没有引起大维德爵士本人的重视,直到1949年两位美国学者辛佐·希尔瑞(shinzo Shirae)和沃伦·考克斯(Warren E.Cox)在《远东陶瓷会刊》上发表了名为《中国最早的青花瓷》的两篇连载论文。他们以大维德爵士收藏的这对至正瓶为标准器,首次分离出了一批元青花瓷器,并将这类元青花归为“大维德瓶风格”。尔后,1952年美国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John Alexander Pope)在整理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和伊朗阿德比尔神庙收藏的中国瓷器时,借鉴前者的研究成果,经???系统的排比和分析,再度分离出更多的元青花瓷器,并提出了“十四世纪青花类型”的概念。波普的研究于上世纪80年代首次被介绍到国内,引起学术界轰动,其所提出的“十四世纪青花类型”被意译成了著名的“至正型元青花”,后经几大陶瓷专著多次转引,使得“至正型元青花”的名称在国内广为流传。
笔者对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瓶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大维德收藏的这对元青花至正瓶事实上最初是一对专门订制的庙宇供器,其产生缘于宋元时期南方地区(以江西婺源为中心)特有的五显神信仰,最初供奉地是景德镇邻县婺源县的灵顺庙,供奉对象是当时流行于徽赣地区的五显神祗的从神“胡靖一”,供奉者张文进是一位来自景德镇周边玉山县的虔诚信士,无显要身份(参见拙文《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瓶考》,《文物》2010年第4期)。
虽然,婺源灵顺庙早已灰飞烟灭,我们也不可能再看到至正瓶被原样供奉给五显神的情形,然而作为民俗的核心部分,民间信仰始终保留着自己的仪式与行为,延续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五显神的信仰在徽赣地区依然盛行,信众以农村百姓为主,在今日婺源的武口、晓起、江湾、岭下等地皆设有五显庙,香火兴旺,庙内满挂信众的酬神旌旗,显然当地民众对五显神的敬畏和崇信历经千年丝毫不减,我们仍然能够穿越时空去感受这股强大的信仰力量的存在。
我们已经很难推断,当年玉山县信士张文进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在景德镇实现元青花瓷器订造的?是谁做的设计?又是怎样的高手进行了如此道劲有力的青花装饰?张文进是以怎样的形式将这对元青花供器进奉给五显神的?后来这对至正瓶又是怎样被转移到了北京智化寺供奉?最后竟然漂洋过海去了英国伦敦,成为大维德瓷器收藏中的至宝!历史始终是人创造的。六百多年前并非显贵的张文进一定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全家平安祈求五显神保佑而订做的神台供器居然无意间留下了如此至关重要的学术线索,让六百年后的人们认识什么是元青花,也因此西方学术界将这对至正元青花象耳瓶命名为“大维德瓶”。
大维德瓷器收藏的宫廷趣味性
在参观大维德瓷器收藏之前,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大维德本人精通中文,为什么至正瓶上如此重要的铭文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呢?这个问题在我步入展厅后的瞬间便涣然冰释了!展厅里最为夺目的不是至正瓶,而是那些在中国只能在深宫里才能看到的宋代汝窑和官窑。宋瓷的含蓄优雅及其所蕴含的朴拙无华的至高审美境界在大维德瓷器展厅中得以恰如其分的展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