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伟大歌剧革命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瓦格纳伟大歌剧革命者

瓦格纳伟大歌剧革命者   在经历背井离乡、欠债累累、流言蜚语和被捧上天的阿谀奉承之后,瓦格纳笔下的歌剧不仅保留了超凡的戏剧性、争议性和壮观宏伟的大场面,更是对艺术样态彻头彻尾的颠覆。   而在理查德·瓦格纳之后,歌剧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整整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瓦格纳试图将自己脑中渐渐成型的非凡概念精准地表达出来。有一件事情,作曲家心里很明白:他对于歌剧未来的理想将不可能在当时现有的任何一个剧场中实现。不仅因为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对于歌手及乐队的演奏远超过一般的标准,更骇人的是对于观众同样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若无完备的身心准备,恐怕没人能应付得了瓦格纳的歌剧体验。不再是一天忙碌工作之后神情慵懒地随便听听,人们像古希腊人庆祝节日般留出相当的一段时间,从容不迫、静心地思考他们所看到的与听到的。如今,这样的准则依然在拜罗伊特音乐节被奉若神明。在拜罗伊特,瓦格纳的歌剧最大程度地按照他设想的方式上演。   瓦格纳的作品在许多方面具有革命性。当时歌剧创作多由一条常规的旋律主线与伴奏部分来完成,而瓦格纳一反常规地创造出“放置歌剧文本”的全新手法,实践“戏剧是目的,音乐是表现手法”的想法。他总是自己独立完成歌剧的文本创作,这几乎令当时的歌剧创作者们难以想象。有时候人们把它称作“音乐诗学合成”(musico-poetic synthesis),这是文本与音乐线的相互融合,可以捕捉到场景中最细微的表现差别。它既非宣叙调,亦非咏叹调,而是一种被强化、被提升的咏叹调,似乎介于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某个点。这种手法预示了传统歌剧写作诸如咏叹调、二重唱、合唱等模式的瓦解。当然,在瓦格纳的歌剧中这些元素依然贯穿始终,但它们被安排进更高级别、更大规模的架构中。音乐结构依照调性与一系列网状的主导动机形成,这些相互纠缠的主旨动机与特定的对象(比如剑、矛枪、指环)、人物、思想或感情保持一致。瓦格纳并非真的要创造全新的主旋律概念,但他的确使音乐主旨作为主要的结构单位和创作技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事实上,这样的手法在其随后的歌剧作曲家中被争??摹仿,有的成功,有的并不那么成功。瓦格纳以后的大多数歌剧呈现出相似的一以贯之的一体创作手法,而非配套齐全的带有数字标题的老路子。从此,所谓的“音乐诗学合成”也变得正常不过了。   瓦格纳另一项重大的革新在于乐队的编排配器。在其所在的时代与祖国,他的竞争对手——法国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来自德国的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正在努力地推倒传统音乐创作的边墙;而在法国有另一个大人物——柏辽兹。但唯有瓦格纳是坚持将诸如小号、低音单簧管这样的乐器写进编排的第一人,他让它们承担很重要有趣的部分。他还特意设计了用于自己作品的独有乐器(如瓦格纳大号),在乐团的行进过程中大大地扩展了调性及想象力的无限可能。   更不用说,瓦格纳歌剧中奢侈淫逸的感官刺激与丰腴的质感!心理学上的微妙体验,意识形态的错综复杂,无数人为此迷倒沉醉。这往往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意识形态的争议:通过某些作品里的“潜台词”,很多学者确信瓦格纳是一位“反闪族”人士。不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必要因此将作品理解得如此狭隘。现代的瓦格纳作品诠释者不再执着于在作品中挑战意识形态的做法。瓦格纳的歌剧,深埋其中的真理与矛盾含义依然是令人着迷,极具煽动意味的。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为人熟知的故事……   《漂泊的荷兰人》   创作时间:1840-1841年   首演:1843年1月2日,德雷斯顿   茫茫的大海上漂泊着一艘红帆黑桅的阴森可怖的船,而船长荷兰人由于受到魔鬼的诅咒,穷其一生都要在海上流浪,每隔七年才能上岸一次,只有遇到一位真心爱他并肯为他牺牲的女人,他的流浪生涯才可能终止。又一个七年的轮回开始了,荷兰人在挪威海岸靠岸。美丽坚贞的纺织姑娘珊塔对荷兰人充满同情与爱意。为了证明她的忠诚,珊塔不惜为爱情献祭……   回顾瓦格纳的晚年,他常常愿意将《漂泊的荷兰人》视作自己第一部成熟的音乐戏剧,一位德国艺术家终于在此发现自我内心的召唤。瓦格纳最初在法国寻求赢得声名与未来的可能,寄希望能一举攻破巴黎歌剧院的堡垒,努力赶上那些成功的梅耶贝尔们。   当然,这绝不可能是他的第一部歌剧。在此之前,他在《仙女》(Die Feen,1833)中尝试了德国浪漫主义风格;在《爱情的禁令》(Das Liebesverbot,1835)中使用法国-意大利的轻歌剧手法;还有辉煌的法式大歌剧《黎恩济》(Rienzi,1840)。这些作品显然都表达了瓦格纳渴望成就大歌剧的野心,然而除却一些当地人的欣赏,几乎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时的作曲家刚年过三十,在马格德堡与里加任职,生活中除了分享戏剧,还伴随着与日俱增的债务与婚姻危机。当他从拉脱维亚首都登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