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诏安画派”艺术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诏安画派”艺术风格

略论“诏安画派”艺术风格   【摘要】 “诏安画派”主要指道光至民初的诏安籍画家群。“诏安画派”兼工带写,雅俗共赏,从道光、咸丰年间,以谢颖苏、沈瑶池、汪志周等的艺术创作活动为起点,至清末民国初以马兆麟及其弟子等的艺术创作活动为终点,近百余年间,其绘画艺术对福建、粤东、台湾以及东南亚等一些地区颇有影响。   【关键词】 “诏安画派”;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诏安书画之风兴于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平蛮戍边,给这里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艺术。宋以来,经历代书画家辛勤耕耘,逐渐增厚文化艺术的积淀,特别是明代张瑞图、黄道周的影响至深。清代,海运事业的发展,使诏安成为海上交通的枢纽,许多书画家趁商旅之便,拜会各地名家,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技艺。至清末,诏安书画坛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诏安画派”。   一、“诏安画派”的源流   唐开元间,“以书画之凤阁”的钟绍京被贬任怀恩县尉,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至宋代,陈景肃、翁待举等渐山七贤和应他们之邀来访的丞相陈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学者陈淳、林用中,以及避祸隐居九侯山五儒书室的江南赵嘉客、洛阳周直言等的诗文书画,丰富了诏安书画艺术。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起,先后兴办的石屏、渐山、丹诏等书院,促进了诏安书画的交流与发展,特别是朱熹在渐山题写“石榴洞”等榜书木匾,艺术精湛,给当时书坛留下巨大影响。明朝三百年间,诏安书画之风鼎盛,先后出了沈起津、徐登弟、方映辰等书画名家,其中较负盛名当推沈起津,其“书画入神品”。而张瑞图、蔡潮、黄道周等书画家对诏安书画的发展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诏安文人墨客崇尚题记碑刻,至今,南诏镇城内石碑坊群的题刻榜书以及分布在诏安各风景胜地、庙宇、寺院的碑记、石刻竟达数百块之多,书风之盛、水平之高,均为我国罕见。这些抹不掉的题匾碑刻成为后人临摹的好“字帖”,无言的“书法导师”。[1]   清代,海运事业的发展,使诏安成为海上交通的枢纽。许多书画家趁商旅之便,拜会各地名家,交流书画技艺,取经学习。而外地书画家也不??登临诏安交流作画,使诏安书画家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技艺,诏安书坛画苑日见兴盛,名家辈出。书画家们求新求变的意识强烈,当时从北方学成回诏的沈锦洲在继承诏安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北派画风,画出了自家风貌,并影响了周围的画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诏安画派”。后经沈锦洲的学生沈瑶池、谢琯樵的发扬光大,影响遍及闽粤各地,又被称为“闽派”。   二、“诏安画派”的艺术风格   清代绘画受明末董其昌承元代理论的影响,除了用色的大胆外,用笔亦相当开放。“闽派”开创者上官周汲取了五代孟蜀宫廷画家黄荃工细写实的手法,并注入了自己淡泊、空疏、闲逸的情调。其弟子黄慎(师承关系尚存争议)则志在创新,其人物画擅用减笔,用笔具有草书意味,笔法粗犷,挥洒自然,处理人物衣褶时快速运笔,透着笔墨意趣。诏安的画坛受此画风影响巨大,因此“诏安画派”前期以沈瑶池、谢颖苏等画家为代表的画风以冷逸淡雅而自成一格。   沈瑶池(1810-1888),字古松,福建诏安人,善人物、花鸟。他早年师同邑沈锦州,后学黄慎,特别是人物画,其笔墨极似黄慎,用笔豪放苍劲,题材亦与黄慎相仿,常画道释、历史名人及乞丐等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花鸟画效法华嵓,格调清丽淡雅,他的花鸟画成就不亚于人物画,画风重写实。亦善指画,落墨沉着浑厚,笔迹如篆如籀,足与清初高其佩(指画创始人)抗衡。沈瑶池的画又影响了闽西南一带,特别是台湾画家,如今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均藏有其传世作品。   《童子献砚图》(图1),设色纸本,115×51厘米。署款:“丁丑(1877)夏六月画千章百砚之轩古松”。钤印:“瑶池之印”,篆书阴文;“则征父”,篆书阳文。所作老者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以狂草笔法写衣纹,泼墨粗笔劲扫,运笔凌厉,气势磅礴。人物行笔迅疾,笔锋跳跃,纵逸泼辣,衣纹劲利带方折,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整幅以工笔画为基础,糅合写意笔墨,以孤冷、淡雅自成一体,于迷离疏朗中见神韵。   谢颖苏(1811-1864),嘉庆十六年生于漳州府诏安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辈及兄、姐等皆擅诗文,一门风雅。他幼承家学,酷爱丹青,并拜当地画家沈锦洲及外来画家方琴等为师,弱冠即噪画名。他初字管樵,30岁以后因恐被人误为姓“管”而更字“琯”樵,号懒樵、懒云山人、北溪渔隐等,以字琯樵行世。谢氏擅书画、精诗文兼工篆刻,时有“三绝”之誉,他的画擅长写意,用笔奔放,随机触发,不受技法所束缚,兴尽而致,极尽能事地表现了笔势运动,体现了画家的胸襟气度。   漳州市博物馆藏的《墨荷轴》(图2),水墨纸本,118×64厘米。画中的水墨塘荷浓淡相间,参差交错,笔墨豪放写意,墨色淋漓,并在画的一侧题有诗句,这种诗画相配正是“诏安画派”的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