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国内转化应用研究.doc

中药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国内转化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国内转化应用研究

中药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国内转化应用研究   [摘要] 提取是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首先简述了国内研究报道较多的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法、酶法提取、动态逆流提取、减压沸腾提取等提取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发展现状。在提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方面,统计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提取新技术的资助情况及其研究成果概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公布的提取新技术的专利,综合分析五大制药机械行业网站上提取新技术相关设备的供应情况。结果表明,当前的提取新技术在中药行业内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转化困难、基础研究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探讨加速基础研究转化可能的途径与方法,为中药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提取新技术;项目资助;成果分析;转化应用   [收稿日期] 2013-12-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项目(GJJ13603)   [通信作者] 伍振峰,讲师,E-mail:zfwu527@163.com; 杨明,教授,博士生导师,Tel/Fax:(0791E-mail: yangming16@126.com   [作者简介] 王赛君,硕士研究生,Tel:(0791 E-mail: wangsaijun425@163.com   2007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国务院16部制定发布的《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中成药产品要达到“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和“三方便”(储存、携带、服用方便)的要求。提取作为中药由原料药制成中成药的关键环节,提取技术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药材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传统的提取方法是以加热回流提取、渗漉提取为主,然而,传统方法提取范围广、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杂质,给后续工艺带来很大困难,并且有效成分容易分解或损失,转移率低[1-2]。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多能提取罐、渗漉罐、动态提取罐和热回流提取浓缩机组等间歇式提取设备,但存在有效成分损耗大、杂质多、效率低、能耗大等问题。《纲要》中指出,中药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要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3]。近几十年来,出现了超声法、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半仿生提取、酶法提取、动态逆流提取、减压沸腾提取等多种新技术,但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小试或中试阶段,还未广泛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没能改变传统提取方法为主导的生产现状。   本文在综述各提取新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新技术的资助情况以及研究成果概况,分析了提取新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以及各新技术相关的设备供应情况。针对目前提取新技术在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加速提取新技术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1 提取新技术现状   1.1 超声提取法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利用超声波来提取花生油、啤酒花中的苦味素以及鱼组织中的鱼油等。超声提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超声的空化效应使植物细胞破裂,热效应使分散介质或药材的温度升高而促使有效成分溶解,机械效应使介质质点产生振动而强化介质的扩散与传质[4]。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提取率高、不影响物质活性与化学结构的特点[5]。超声提取可用于酸类、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蒽醌类等多种成分的提取。在生产设备上,超声提取可与超临界法、连续逆流等设备结合起来,辅助、强化提取效果,但要用于大规模生产,其设备自身的放大问题还需要突破。   1.2 微波提取法   1986年,匈牙利学者Ganzler等首次报道利用微波能从土壤、种子、食品、饲料中分离各种类型的化合物[6]。微波提取法的原理是极性分子接受微波辐射能量后,分子偶极旋转碰撞而产生热效应,使细胞内的水分子吸收微波而升温,进而使细胞内压增大,细胞壁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自动流出,进入萃取溶剂中而被溶解。较于传统提取方法:微波能使物质产生很强的内热效应,内外同时加热,无热阻,加热速度快,且不需要使用蒸气作为热源,节能效果显著;提取温度60~70 ℃,提取时间短,使提取率和目标组分含量提高,药渣中有效成分残存量大大降低,药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7-8];微波是交变频电磁波,随电流而产生,其功率密度可调节控制,提取温度、时间、流量、压力等参数可通过传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