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思维方法与训练.docVIP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思维方法与训练.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思维方法与训练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思维方法与训练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借助教材,以问引问;设计问题,学会提问;利用生成,及时引导;方法指点,训练到位等方法策略的运用,教师让学生不但会解决问题,更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 提出问题 ;学会提问;引导;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68-03   作者简介 张家萍(196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   笔者听了一节一年级下册第一页的《十几减九》,情境描述如下:课始教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数学情境动画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回答:“从图中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后很快说出“图中小猴有13个桃,兔子来买了9个”。接着,教师提出:“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小手也一起举了起来,学生1说:“13-9”。老师未置可否,说:“再请一个同学说。”这时学生举起的小手寥寥可数,学生2说:“13-9=4”。 老师停顿了一下,说:“再请一个同学说。”学生3说:“4+9=13”,老师思考了片刻后说:“刚才同学说的是算式,不是问题,谁再说说。”只见教室里一片寂静,很久一只小手举了起来,看样子该生在班级是个佼佼者,老师目光巡视教室一遍,也只好喊她回答,学生说:“小猴卖13个桃,小兔买走了9个,还剩4个。”老师强压住火气:“这也不是数学问题,什么叫数学问题呢?”学生一脸茫然……老师开始引导:“假如你给弟弟做这道题,你会问什么问题呢?”学生:“我会问小兔为什么不全部买走?”老师几乎要崩溃……笔者认为数学问题是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已知条件或图画信息提出的相应的数学方面的问题,或是在数学情境下提出的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例如:“小兔为什么不全部买走?”在生活中它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它就不是数学问题。本节课在此情境下,学生可以提出“小猴卖13个桃,小兔买走了9个,还剩几个桃?”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能从日常、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即“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让学生不但会解决问题,更会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一、借助教材,以问引问   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呈现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富于童趣的情境图时,学生首先关注的往往是多彩的图案、可爱的小动物或是有趣的活动场景,还不会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可运用“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等话语来引导学生解读图中蕴含的丰富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有关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情境,逐渐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首先我呈现主题图――学生在儿童乐园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什么。学生1说:“小朋友在游乐园玩得很开心。”学生2说:“我发现游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学生3回答:“我发现游乐场里有鲜花,还有小鸟” ……显然,孩子关注的是游乐园中人的情绪、物的形状、游戏的方式等。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这几位同学都很了不起,能从图中发现很多信息,老师也发现了图上有1个滑梯、2个秋千,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发现和数学有关的内容吗?”当再有学生说:“我发现有蝴蝶。”笔者顺势引导:“能说说有几只蝴蝶吗?”当学生对图中的物和人的个数有了了解后,笔者提出了要求:“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一人提问一个与书中情境有关联的问题,一人回答,比如左边的同学提出‘图中有几只小鸟?’右边的同学回答‘图中有6只小鸟’”有了这样长久坚持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提问题的习惯就会得到养成。   二、设计问题,学会提问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文字叙述和图画组成的解决问题,也出现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不少学生不懂得什么是数学问题,提了很多与数学无关的生活问题,有的认为列一个算式就是提问题了;有的不知道怎样提数学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和叙述问题,很多时候把答案一起说了出来。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不仅仅要调动学生的提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也要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例如上述“十几减九”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搜集信息,并提问:“从图中你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老师可以引导:“从图上同学们发现桌上有几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