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纷呈明清色釉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彩纷呈明清色釉彩

色彩纷呈明清色釉彩   (接1期)   二、清代的色釉瓷   清代应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色釉瓷品种最多、制品质量最高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色釉瓷器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明代已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的色釉瓷,如红釉瓷中的郎红、豇豆红等;二是宋代名釉名瓷的仿制,如仿官、汝、哥、钧等窑口的瓷器;三是出现了大量新的色釉品种,如珊瑚红、胭脂水、乌金釉等。总之,这一时期的色釉瓷釉色繁多,同一基调的色釉会衍生出多种色调。如红釉就有铁红、铜红、金红之分;蓝釉有天蓝、洒蓝、霁蓝之别;绿釉有瓜皮绿、孔雀绿、秋葵绿、湖水绿。   这一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的督窑官改为由地方官兼管,他们个人的艺术素养对当时瓷业的发展与风格都有一定的影响,色釉瓷也不例外,如康熙时郎廷极督理窑务时所烧的郎窑红釉,臧窑烧制的豇豆红釉等。   1.继承传统又有创新的色釉瓷   郎窑红釉:又称“郎红”,是康熙时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却又形成自身特点的、具有极高声誉的铜红釉瓷器,因系郎廷极督理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又因其红釉色泽浓艳,犹如初凝的牛血一般鲜红,也被称为“牛血红”(图11)。郎窑红是以还原焰烧成的高温红釉,由于釉在高温下自然流动,器物口沿的釉层变薄,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和氧化,口沿露出胎骨,呈现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俗称“灯草边”;挖削的底足内涂釉,因釉层薄而呈透明的米黄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底”,也有厚釉涂底而呈红釉底的制品。由于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积聚器下之故,郎窑红器还形成一个特点是越往器体下部,红色越浓艳,但因其底足旋削工艺高超,流釉又不会过足,因此,郎窑红又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美誉。   郎窑红的瓷器造型多是康熙时出现的独特式样,如笠式碗、观音尊(图12)、油锤瓶等。   豇豆红釉: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是在臧应选督理窑务时烧制成功的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因其色泽酷似成熟豇豆的红色,并在红色中带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故名。又因其施釉方法为吹釉,又有“吹红”之称。由于受烧成气氛的影响,豇豆红釉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颜色千变万化,或在朦胧的粉红色中有深红色的密集斑点,或深红色逐渐晕散为浅红色,有的局部微泛浅黄或浅绿,还有一些制品在深浅绿色中泛出红晕。因此它还赢得了各种各样的美称如“美人醉”“娃娃脸”“桃花片”(图13)等。   豇豆红釉由于烧制难度大,制品多为皇室内廷使用的小件器物,如文房用具中的印盒(图14)、水盂、笔洗等。   霁红釉:也称“祭红”,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也是高温铜红釉在还原焰气氛中烧成的。它既不同于郎窑红的浓艳,也有别于豇豆红的柔和,而是一种略显乳浊深沉的红釉(图15)。康熙时的制品釉面普遍泛深红色,色调均匀,有的釉面有细小的橘皮纹。雍正时釉质与色调比之康熙更为成熟,釉面润泽,釉色分深、浅、浓、淡。乾隆时民窑也有烧造,但质量难与官窑相比。   洒蓝釉:明代已烧制成功洒蓝釉。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大量烧制洒蓝釉瓷器,有的加以描金,成为当时的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型有盘、碗、笔筒及大棒槌瓶等。   霁蓝釉:又称“祭蓝”“霁青”,元代已烧制成功。清代霁蓝釉含氧化钴2%左右,釉面失透,色泽匀润,釉质如橘皮,在质感上与同时期的霁红釉相似,极为沉稳(图16)。   紫釉:色如茄皮,故又称“茄皮紫”(图17),也称“玫瑰紫”,是一种以锰为主要呈色剂,铁、钴为调色的低温釉瓷。紫釉始烧于明弘治时期,釉质肥厚光润,色调紫中泛蓝。清康熙时的紫釉有深、浅、老三色,浅与老者主要配合彩器使用,用作单色釉器的紫釉是深色紫釉,色调比一般茄皮色深,釉面发亮。   2.仿制前代的名釉名瓷   由于清代宫廷和最高统治者对宋代名釉名瓷的钟爱,促使雍正、乾隆年间仿制宋瓷名釉成为时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仿汝釉:清代仿制的汝窑天青釉青瓷胎釉都很细腻,色泽柔和典雅,在天蓝色泽中有鱼子纹一样的小开片,不逊于宋代汝窑制品。但宋代汝瓷釉色乳浊厚润,而清代仿汝釉面清澈晶莹。器型既有盘、碗、奁等小件,又有瓶、觚(图18)等大件。   仿哥釉:清代仿制宋代哥釉瓷十分流行,官、民窑都曾大量仿造,色调有粉青、灰青、灰黄、灰白、灰褐等。器型有葵口碗、琮式瓶(图19)笔筒、水盂、笔架等,其上的所谓“金丝铁线”是出窑后染色而成。   仿官釉:雍乾两朝仿制的宋代官窑青瓷,其浑厚润泽的釉面及其本色纹片,还有那口与足部的色调都与宋官窑瓷无出其二,很难分辨真伪。尤其是宫廷定制的仿宋官窑青瓷仿制得极为逼真,制作工艺十分精良。其器型主要有桃式洗、贯耳瓶(图20)、葫芦瓶、三足洗、象耳尊等。   仿钧釉:雍正年间仿制最为成功,并在配方和烧造工艺上有所创新。雍乾两朝的仿钧瓷有两个品类:一是天蓝釉加紫红斑,二是窑变花釉。前一种釉色莹润,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